【煮酒论史篇】 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四)(第24/24页)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日前寄上海婴照片一张,想已收到。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

酱鸭、酱肉,昨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只有鸡腰是全不能喫了。其余的东西,

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给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种粉,无人认识,亦不知喫法,下次

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发风,才冷了起来,但房中亦尚有五十余度。寓

内大小俱安,请勿念为要。

海婴有几句话,写在另一纸上,今附呈。

专此布达,恭请

金安。 男 树叩上 广平及海婴同叩 一月十六日

书信举例2、毛泽东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子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

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

肃此。敬颂

教安。不具。

受业 毛泽东

书信举例3、曾国藩致儿子曾纪鸿

字谕纪鸿:自尔还乡启行后,久未接尔来禀,殊不放心。今日天气奇热,尔在途次平安否?

余在金陵与阮叔相聚二十五日,二十日等舟还皖,体中尚适。余与阮叔蒙恩晋封侯伯,门户大盛,深为袛惧。尔在省以谦、敬二字为主,事事请问意臣、芝生两姻叔,断不可送条子,致腾物议。十六日出闱,十七八拜客,十九日即可回家。九月初在家听榜信后,再启程来署可也。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此嘱。(涤生手示)

旧式书信在大陆已经基本废止,但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在华侨中间还依然使用,因此,了解有关的知识不仅有助于阅读古代文献,而且可以增进与海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