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 王道无敌 三十一 以剑止杀(第3/5页)

服部正重对此一清二楚。故当他得知长安身故,便意识到近畿教徒会因心生恐惧而涌入大坂城寻求庇护,可又右卫门不明内情。

“服部大人,你为何总是提起大坂?”

“南蛮人和红毛人的不合,由于石见守先前的努力,终有所缓和,然而现在这大堤轰然倒塌了。”服部正重抿嘴苦笑,“真是可叹,石见守对女人非同寻常的狂热,把大久保一族女人都变成了虔诚的教徒。这些女人的信奉,先前乃是能抑制教徒暴乱的大堤。”

“这些鄙人倒从未听说过。这般说,大久保石见守一去,大堤便倒塌了,教徒便会生乱?”

“是。”

“我更不明白了……”又有卫门有些激切,却不往下说。他想了想,觉得还是莫要在此逼问为好。但事情当然不能就此算了。大久保长安在洋教徒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若是因为长安枉法牟私而处罚他的遗族,将会导致何样的后果?只怕洋教徒会误以为此乃三浦按针的阴谋,借此发起更大的乱事。服部正重似未考虑到这一步。

“服部大人,你已经调查过教徒们寄给这家女人的书简了?”

“是,在下把那些书函和联名状一起送到将军处了。”

正重的行事,居然一件一件都与又有卫门的意思背道而驰!

“鄙人还有一两事要问大人,然后就去江户。”又有卫门努力用若无其事的口气道,“大人这么快就把女人们的书函交给了将军,是否为了自保?”

“是……事情不是在下能掌控的。”服部正重脸色苍白。

“哦。”又右卫门之前一直相信正重未参与长安的牟私,这下得到确认,便又换了个话题,“大人不觉得伊达陆奥守能帮上忙吗?陆奥守甚至为了帮索德罗,陪石见守一起去领内呢。”

“不敢存望。”

“为何?”

“那联名状上并无伊达大人的名讳。这说明,石见守从一开始已疏远伊达大人,或者说是敬而远之。”

“因为陆奥守心思深沉?”

“恐是如此。另,伊达恐怕暂不会离开领内。”

“为何?”

“带着索德罗去领内,或是在自己的领内招待比斯将军,都是为了今日做准备,在下是这样看的。”

“晤。”

“眼下在伊达大人领内桃生郡的雄胜滨,将军府的海事奉行向井将监正带领木匠八百、铁匠七百、人伕三千,助伊达大人造船。这是伊达大人为了在事情解决之前,有借口不离开领内,以避风头。”

“你认为大久保石见守打算在松平上总介忠辉的帮助下谋反?”又右卫门说得若无其事,却明明白白触到了事情的核心。

服部正重断然道:“此要由将军大人亲自裁断。在下只不过是收集证据,帮助将军大人作出判断之人。”

“明白。”宗矩用力点点头,“你已经把证据交到江户去了。这回答足够了。鄙人就此告辞。”

“先生费心了。”

“唉!”叹罢,宗矩站起身,“我会尽量保护孩子们。”

正重没站起来相送,他心中矛盾重重。

宗矩到了江户,大吃一惊。大火已熊熊燃起,比他预想的还要凶猛。由于服部正重的汇报,“大久保石见守生有叛心”的风评,已在各位重臣心中成为“铁定事实”。

“既然女婿都这般说,哪还有错?”

“先把相模守请来。相模守也在联名状上签了名,必须说个清楚。”

在秀忠身边,还是反对大久保的声音居多。然而借着土井利胜的名义让大久保忠邻出席时,毫不知情的忠邻却一口回绝:“人老了,身体不好,若有必要,恳请派使者到病榻前来。”

忠邻原本就因儿子忠常亡故极度伤心,基本不再奉公,此外,本多正信在秀忠身边,任意摆布秀忠,也让他大感不快,大久保长安的死讯又让他甚是难过,卧病不起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将军身边人的反应则截然相反:“此人发现事情败露就不奉公了?如此看来,不能给他喘息之机,当立刻征伐小田原。”

在他们看来,服部正重呈上的联名状,以及女人们的往来书函,已是铁证如山。在联名状上签了名的越前秀康已病故了,他的亲弟弟上总介忠辉身为年轻武将,才干备受称赞。前时在二条城见过家康公的丰臣秀赖,已长成伟岸的六尺男儿,让家康盛赞不已。他们竟与幕府元老大久保相模守暗中勾结,密谋造反,没有比这更能引起骚乱的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