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第5/7页)



  “对中国,我越是研究越是迷惑,越觉得自己懂得的只是皮毛而已。”汤姆望着正在弹琴退兵的诸葛亮,目光忧郁地说,“台上扮的这位老人和赵云是同时代的人。我讲过这故事给你听。一张琴,一把扇子,退去了敌人四十万大军!”巴夏礼道:“如果我是司马——这位统帅,我决不退兵!”

  “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话。”汤姆说道,“他们的辉煌已经成了过去,而我们正是全盛的大不列颠帝国。我们的文明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我毫不怀疑这一点并且和你一样自豪和骄傲。这就好比一个年轻的拳击手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武力的较量结果是不需要讨论的。他们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故步自封导致了今天。研究他们正是为了我们能更彻底的拥有这块殖民地。假使,我在想,假使我们的天主和基督精神能够渗透到这个国家,也许比鸦片那一点区区小利要强上一百倍!”

  “温柔地杀人!”巴夏礼哈哈大笑,“像俄国莱蒙托夫写的诗《商人卡拉希尼柯夫》里的沙皇!”他低沉了嗓音,嘎声吟道:

  孩子,你已经凭着你的本心

  回答了我的问题。

  你去吧,

  你自己走上那高高的断头台,

  低下你强悍的头颅。

  我将从国库里拨出钱财

  赡养你的妻子和儿女。

  你的兄弟可以在广大的俄罗斯

  到处去做生意,不必上捐也不必纳税。

  ……我还将命令刽子手

  把斧子磨得锋利。

  莫斯科所有的教堂,都将把丧钟敲起——

  认人们都知道我浩荡的皇恩,

  也没有把你忘记!

  巴夏礼点起一支雪茄拼命抽起。汤姆没有再说话,仔细聆听他点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看窦娥刑场发愿那一段,他倏地想起葛花,一阵刺心,眼中突然涌满了泪水。

  广州城又平安度过了一个春节。贫的富的各有各的苦乐,华人洋人照样来往,烟馆货栈仍旧忙碌。向荣的八万军队围剿洪秀全长毛贼,被洪秀全溃围脱出,率军直插湖南;英国的船队从印度洋透迤曲折向珠江入海口、香港、九龙海面集结……从叶名琛到卖烧饼的炊夫似乎都不大留意,只是眼看着各色树木花卉愈来愈新绿葱茏,高大伟岸的木绵树绽出一朵朵血红的“英雄花”,愈来愈令人醒目惊神,危机四伏的广州城,倒是被这种绚丽的花装点得格外绚丽。

  自从年前胡家高家被砸,过年后一直到正月十六才又重新放炮开张。汤姆依旧是茂升酒店常客,只是他回香港愈来愈频繁,不能像年前那样天天来。他近日心情烦躁,国内“武力占领广州”的呼声强烈,有个议员甚至赤脚跳上桌子,跺着脚要“把叶名琛这个混蛋扔进琼崖海中,让广州城上空永远飘扬我们的国旗。”女王陛下命令印度洋的军舰向香港集中,并指令包冷总督“相机行事”。他自己算是“费厄泼赖”派的和平主义者,幸亏家族声望大,包冷也器重,才没有遭到恶攻。三月的一天,他终于奉到调令,要离开广州了。对这一点,他并没有太大的遗憾,和叶名琛打交道他已经灰心丧气,对江忠源他也觉得难以沟通,细想起来,竟应了中国“鹤立鸡群”的成语,真正和自己一致的人一个也没有!

  他顺着那条熟得不能再熟的路习惯地向高家茂升酒店悠步儿.想到就要离开这个地方,心里一阵隐痛。暗恋一个中国女郎,一年多,连一句话也没有说!他有些懊恼自己所赏识的“东方文明”了。忽然他的眼一亮:葛花儿从店门里转出身,朝西走去。汤姆几乎联想也没想,随后跟了半条街,加快了步子,在她身后轻声喊道:“葛……葛花女士!”

  “谁?”葛花被这称呼叫得一愣,停住脚步回身一看,脸一红,蹲了蹲身子道:“是老客您!……要去店里么?”

  汤姆伸臂想握她的手,见她羞缩后退,一笑作罢,说道:“我叫汤姆,一直在等您问我的名字可您从来不问。我可以问您要到哪里去吗?”“我去收账。”葛花儿躲避着他的目光,低声说道。“收账?”汤姆问道,“收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