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第14/15页)

[40] 转引自林同奇:《两种幸福感和人性观:对史华慈“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的解读》,载许纪霖、朱政惠编:《史华慈与中国》,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69页。

[41] [美]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叶凤美译,第70页。

[42] 梁启超:《豪杰之公脑》《英雄与时势》,见《梁启超全集》,第1册,第354、341页。

[43] 最早提到尼采的,可能是梁启超,梁氏于1902年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首先提到尼采为当今德国最占势力的两大思想之一。参见《梁启超全集(1902-2000)》,第2册,第1029页。

[44] 陈铨:《从叔本华到尼采》,载郜元宝编:《尼采与中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450页。

[45]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见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1卷,第146页。

[46] 佚名:《淘汰篇》,见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上册,第268页。

[47] 章太炎:《俱分进化论》,见姜玢编选:《革故鼎新的哲理:章太炎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150页。

[48] 辜鸿铭:《中国牛津运动故事》,见《辜鸿铭文集》,黄兴涛等译,上册,第321—322页。

[49] 辜鸿铭:《雅各宾主义的中国》,见《辜鸿铭文集》,黄兴涛等译,上册,第286页。

[50] 杜亚泉:《精神救国论(续二)》,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654页。

[51] 杜亚泉:《精神救国论》,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33—37页。

[52] 参见杜亚泉:《精神救国论(续一)》,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40—41页。

[53] 参见杜亚泉:《论社会变动之趋势与吾人处世之方针》,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285页。

[54] 杜亚泉:《精神救国论》,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39页。

[55] 关于近代中国个人主义的发展,参见拙文:《个人主义的起源》,载《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56] 《吕氏春秋·不二篇》。

[57]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载张汝伦编选:《文化融合与道德教化:蔡元培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第86页。

[5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第623页。

[59]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见《梁启超全集》,第1册,第431页。

[60] 梁启超:《子墨子学说》,见《梁启超全集》,第6册,第3158页。

[61] 参见严复:《庄子评语》,见王栻主编:《严复集》,第4册,第1125页;《除杨墨论》,载《严几道文抄》,台北:世界书局,1971年,第152页。

[62] 杜亚泉:《国民今后之道德》,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294—296页。

[63] [美]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文》,钟永强译,第414页。

[64] 辜鸿铭:《雅各宾主义的中国》,见《辜鸿铭文集》,黄兴涛等译,上册,第286—287页。

[65] 佚名:《论今日人心宜重古道》,见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366页。

[66] 参见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第1—3章。

[67] 张耀曾:《读桂林梁先生遗书后序》,见黄曙辉编校:《梁巨川遗书》,第277页。

[68] 柳诒徵:《论中国近世之病源》,转引自孙尚扬、郭兰芳编:《国故新知论:学衡派文化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第150—151页。

[69] 钱智修:《功利主义与学术》,载《东方杂志》,第15卷第6号,1918年6月。

[70] 钱智修:《功利主义与学术》,载《东方杂志》,第15卷第6号,1918年6月。

[71] 杜亚泉:《破除享福之目的》,见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第309页。

[72] 有关互助进化论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关系,参见[美]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文》,钟永强译,第370—436页。

[73] 孙中山:《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见《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5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