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生涯:柳如是与顾眉(第3/6页)
这大概是古今中外最有人情味的妓院了,歌舞繁华中因此也隐匿着一种令人不安的叛逆气息。
颠倒的不仅是秦淮河两岸。明朝晚期是一个让正人君子蹙眉叹息的时代,礼崩乐坏,天下糜烂,人欲避开与天理的正面交锋在那些模棱两可的社会局部肆意滋生蔓延。市井小民是随波逐流,而文化人物则是有意识地蔑视礼法。傅山说:“名妓失路,与名士落魄,赍志没齿无异也。”这句话用另一种词序来表达,不改变其原意:名士之不见容于世俗,正如名妓之被社会所抛弃。他们同样有才华,有热情,同样是社会规范的叛逆,同样是纲常礼教的弃儿,所以他们才能相互发现。
相比起那些被种种规范束缚在高墙之内的良家女子,这些原本不幸的风尘中人倒活得更完整,更丰富,更深刻。说起来完全是一种错倒的因果,正是社会的放逐使她们获得了一块自由呼吸的空间,正是命运的打击使她们的生命焕发出奇光异彩。人们剥夺了女子爱美的权利,偏她们能恣情纵意地张扬自己的天生丽质;人们期望女子蒙昧,偏她们可以和男人一样吟风弄月,尽意书写自己心中的块垒;人们期望女子远离爱情,偏她们中的一些人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与自己真爱的人相伴一生;人们期望女子没有自我,偏她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一重重的风浪相搏击,正是在这种搏击中,她们体验到了生命本质上的力量和尊严。
成百上千条的规矩是为那些良家女子制定的,她们不配去遵守。这反而使她们的生命得以保留本来面目。她们站在正常社会之外,反而能有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去看清礼教纲常的真面目,看清人性和人生的真面目。她们尝过了人生的千百种况味,经历了人生千百种险境,所以,意志坚强,目光犀利。
她们能够从那些以风雅自命的才子文人中发现谁是真正的男人,谁是以风流自饰的俗夫。他们也能够穿透世俗的偏见,发现这些女子身上的夺目光彩。
柳如是
时间坐标是明亡前后,空间坐标是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在这样狭小的时空范围内,有四位杰出的女子同时被中国史永远珍藏。她们就是被称为明末四大名妓的柳如是、顾眉、董小宛、陈圆圆。她们是一个群体的代表。其中,柳如是尤其被人关注。
年仅十岁,她就被卖入了娼寮。她在这里学会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更主要的是反抗。所以,十四岁时被卖给一个老翁做妾后,她很快就同这家的一个男仆私相阅悦,干净利落地给老头戴上了一顶绿帽子。
结果当然是一顿羞辱之后被逐回娼门。在柳如是的眼中,从良做妾也并不比青楼生涯更为体面,生活在豪宅之中也不过是别人的性奴隶而已。阅历日富的柳如是张张扬扬地卖身为生,她性情刚烈,为人豪爽,敢做敢当,颇有男子风范。她在花柳丛中佯狂出世,时常穿儒服戴儒巾,招摇过市,见到相识则抱拳施礼,称兄道弟。她天生聪颖,凭自学积累了很深的文学底蕴,“分题步韵,顷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她酒量颇丰,和男人们比诗斗酒,经常让男人们醉吐狼藉,她却若无其事。
幸运的是,那些流连在花街柳巷的不羁文人能够欣赏柳如是的这种作风。他们能看到柳如是别具一格的美,乐于和她诗酒往还。
不过,流荡飘零毕竟不是她的本意,一半是欣赏“文坛领袖”的才情风雅,一半是为了逃避江湖上的风波险恶,为自己寻找一个终身归宿,二十三岁的她开始主动追求起年过花甲的钱谦益。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一月,她轻舟简装突然出现在钱谦益的半野堂,使后者大吃一惊。只见眼前这位女子“幅巾(儒巾)弓鞋,着男子服,神情洒落,有林下风”,明媚清秀的脸庞在男装的映衬下更显得姿媚横生。老名士钱谦益在“文坛领袖”之外还有一个别号,叫做“风流教主”,从青年时代便是脂粉队中的英雄,风流阵中的魁首。如今虽然廉颇老矣,为人却更是通达旷放,阅事既多,颇识得真正的人生三昧。他曾诗酒集会上和柳如是有过往还,当时颇为青目。此刻,对柳如是的突然出现他并不以为鲁莽,反而对柳如是的大胆简洁非常欣赏,而且花甲之年能有这样出色的女子主动追求,亦是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