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朱元璋画像(第10/10页)

距离

在保守家业的本能驱使下,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虑患防范,如履渊冰,苟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犹恐不及”。他自述道,自己经常“夜卧不能安席,常常因为想起一件什么可能危及帝国安全的事,便一夜失眠”。可以说,他为了大明帝国的长治久安耗尽了全部心力。在他的统治下,大明朝确实社会空前安定,人民生活秩序井然。以往那些威胁传统社会稳定的权臣外戚藩镇都被有效防范。在传统帝王中,他自律极严,生活非常俭朴。他不喜饮酒,平时除犒赏将帅,宴请百官,在后宫从不举行宴会,他每天早饭,只吃蔬菜。从传统观点来看,他确实是一位不错的,甚至非常杰出的帝王。

当我们拉远观察距离,我们看得更清晰的是,作为一个佃农的儿子,他在统治帝国的过程中把狭隘的农民意识充塞到整个帝国空间,乡野文化的粗朴有力地冲击了中国文化中的宽容优雅的高贵气息。虽然他智力发达,可是注定无法摆脱农民的视野和心理习惯。于是,他给整个中国的文化性格打上了浓重的农民烙印,使中国由外向转向内向,从放松走向收敛。他的高压政策和血腥手段扭曲了民族的心理性格,封闭了人们的视野。联想到此时西方已处于近代文明的前夜,欧洲人将要开始他们野心勃勃的扩张,朱元璋不合时宜的出现尤其令人痛心疾首。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许多阴暗因素是世代积累的结果,而朱元璋在这些因素的传承中起了重要作用。基于他自身的视野、心理和修养,他把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保守、落后的东西通过强硬的政策放大到整个国家的性格里,给整个民族的素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在西方人通过炮舰打开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之后,他们好奇地向里面张望,惊讶地发现,这个传说中富于才智的民族在他们面前已经像孱弱的病人,像囚笼里刚刚出来的犯人,脚步虚弱,精神倦怠,反应迟钝,思维混乱,而且还几乎表现出痴呆的症状。西方观察者们一致承认中国人的忍耐与坚韧无与伦比,勤劳和节俭精神使他们深为震动。同时,他们的另一个突出印象是中国人的麻木不仁,对不合理的现状逆来顺受,毫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种现象让他们深深困惑,法国人勒戎德尔甚至认为这是生理上的原因。他说中国人脑力衰弱,“脑髓机能有缺陷,感觉麻木,五官不甚锐敏”。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素质始终是个根本性的问题。现代化过程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容易让人想起朱元璋,这个既雄才大略又愚昧野蛮的农民帝王。他的阴魂缠绕这个民族数百年不散。

结尾

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是朱元璋有两幅画像。一幅是他的真容,瓢把子驴脸,一脸横肉,满面杀气,十分不中看,这幅画像一直被秘藏着。另一幅则是五官俊美,仪表堂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美男子。

用一张不存在的脸来代表自己,并且希望后世子孙以这个形象来认识自己,这种荒唐可笑的事只有朱元璋能做得出来。数百年来,把朱元璋从他的本来面目描画成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帝王,却一直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体系自觉致力不殆的事。这种努力甚至一直持续到今天。

现在,是找到他隐藏的真面孔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