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第三十一(第3/5页)

1932年初,阿隆在一篇文章中发出警告:不要低估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等左派政党的衰落,更不能漠视希特勒国家社会党的崛起。阿隆说:“德国全体人民都狂热地受到国家社会主义的感染。希特勒一旦大权在握,必将战云密布,欧洲岌岌可危。”

“一战”后,富勒继续痴迷于坦克战,但没有人相信坦克会成为陆战的主角。黑格元帅认为,坦克仅仅是人和马匹的辅助工具而已。富勒坚持自己的观点:坦克将成为陆战主角,能赢得大的战争!堑壕战过时了!像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貌似很强大,但早晚有一天会成为法国军队的坟墓……军界无法忍受他的聒噪,富勒最终于1933年以少将军衔退役。

1933年10月7日,爱因斯坦从英国登上一艘去美国的轮船,同行的有妻子艾尔莎、助手迈耶尔博士和秘书艾伦·杜卡斯。爱因斯坦自己也没想到,他这是在与欧洲永别。朗之万预言家般地说了一句后来果被验证的话:“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

西蒙娜·薇依曾说,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的合作,有一天会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在她预言六年之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果然签订了!而且其中还附上瓜分东欧国家的秘密协议书!

1938年到1939年期间,意大利指挥家维克多·德·萨巴塔看了卡拉扬指挥后,说:“我发现了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指挥,他的音乐思想必将影响到后半个世纪。”

甘地的欧洲之行受到热烈欢迎。在巴黎,欢迎的人群黑压压一片,整个北站被挤得水泄不通,甘地不得不站在行李车上,向前来迎接他的群众发表讲话。在瑞士,他受到挚友、作家罗曼·罗兰的款待,莱芒牛奶工人工会主动要求为“印度之王”提供膳食。在罗马,面对甚嚣尘上的法西斯运动,他警告墨索里尼说,法西斯主义“将一触即溃,土崩瓦解”。

冯·诺伊曼真正懂得历史,他对世界局势有着明确的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认识到,要是纳粹的小伙子上台,德国科学就会在一代人之间破坏殆尽。希特勒独揽大权后,诺伊曼很悲观,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他还预见到苏联是德国人的主要对手。他的朋友对法国修建的马其诺防线印象颇深,但他说:法国不顶事。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美国当时并未参战,他预言说,美国将在1941年参战。

1941年,伯恩斯坦进费城学习指挥。他引人注意的天才使一位朋友说:“伦尼是命中注定会成功的。”

1941年6月,希特勒突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斯大林一度陷入绝望之中,他曾喃喃自语:“列宁缔造的国家毁在了我们的手上。”他打算给希特勒割让土地,为此与保加利亚大使接触,这个敌对国家的大使知道他的意图后,告诉斯大林的使者:“希特勒永远不会战胜俄罗斯人民的,请斯大林不要为此担忧。”

1943年,IBM的总裁托马斯·沃森在评价一家新公司时说:“我认为世界市场上或许只有5台计算机的需求量。”50多年后,IBM成了世界上最大个人计算机生产厂商。

1945年5月8日,朱可夫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在柏林接受了法西斯德国的投降。艾森豪威尔称赞他说:“有一天肯定会有一种苏联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原子弹的问世使爱因斯坦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尽管没有爱因斯坦也能造出原子弹。厄多斯曾问爱因斯坦:“40年前你想到过你的质能方程会在你的有生之年得到应用吗?”爱因斯坦说:“我没料到。我曾想也许最终会得到应用,但没料到会那么快。”

1948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初版时,有人曾断言:“下一代人将跟随萨缪尔森学习经济学。”他自己则说:“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但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本书居然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在收容所里,戈林有一个别人比不上的嗜好,就是向人们吹嘘他昨天的辉煌地位和业绩。从一个逃亡者到帝国元帅,成为帝国二号人物,戈林有过他的骄傲,有过他的荣光,有过他的业绩,他说:“再过五六十年后,赫尔曼·戈林的铜像就会在德国重新竖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