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之间吴清源(第6/6页)
从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喜欢看《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体育版上的围棋报道——其实我根本就不懂围棋。
但不懂围棋的我,却可以一字一句,把每篇报道都认真看完,并且对中日韩棋手的名字了然于胸。那时候,尤其能背日本棋手的名字:大竹英雄、小林光一、武宫正树、加藤正夫……
虽然不懂棋,但在那时候我就觉得,围棋就像武侠,而下棋的人,就像是武侠书里的武林高手,各人有各人的风格,各人有各人的绝招。
到了大学,隔壁寝室住了个围棋职业三段,自己寝室住了个围棋业余三段,所以也学了点围棋的皮毛。越学,越觉得围棋博大精深。
当然,号称“人类智力的王冠”的围棋,一度被称为人工智能唯一无解的围棋,现在终于还是被拉下了宝座——吴清源先生没能看到这一幕的发生。
但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从科技角度来说,这是人工智能一个巨大的台阶式的跨越,是一件可以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事。
而从围棋这一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当然可以完全取代人脑的布局,中盘,尤其是官子计算,但它无法拥有一个东西,那就是“故事”。
吴清源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吴清源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的人,东渡扶桑,横扫日本,“为日本现代围棋奠定了基石”(《朝日新闻》对吴清源的评价),这样的故事,不会有第二个。
但像木谷实、坂田荣男、桥本宇太郎,像曹薰铉、李昌镐、李世石,像聂卫平、马晓春、钱宇平、常昊、古力、柯洁……每一个棋手,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他们彼此之间,从对局到对话,又会产生很多新的故事。
说穿了,就是因为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人会有失误,会有急躁,会有骄傲,会有沮丧,会有铤而走险,会有缴械投降——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可以避免的,但这些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魅力。
这可能也是围棋依旧有它自己独特魅力的原因吧。
[1] “本因坊”是日本江户时代围棋四大家之首,可以理解为日本围棋界最大的一个门派。“本因坊”实行世袭制,后文提到的秀哉是最后一任本因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