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另一面(第6/6页)

而这种性格的另一些侧面却隐藏在了台后,有些未必为人所知,就像他其实一直在努力克服自己的抑郁躁狂症一样——“心中的抑郁就像条黑狗,一咬住我,就不会放松”。

丘吉尔无疑是值得被尊敬和纪念的,如果没有他的坚持和勇气、感染和鼓舞,1940年的西欧可能早就全部笼罩在纳粹旗帜之下了。在这一点上,怎样褒扬丘吉尔都不过分。

只是,以“永远,永远,永远都不要投降”为信念的丘吉尔,一生并不仅仅是在抗争希特勒,或者他所痛恨的苏联,其实也是一直在抗争现实的社会与自己心中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冲突。

在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日不落帝国”的世界版图无可避免地分崩离析,但他依旧渴望(哪怕凭借一己之力)再维持帝国的千年荣光——就像一次又一次向风车发起冲锋的唐·吉诃德。

所以,在影片《至暗时刻》中,加里·奥德曼刻画的那个丘吉尔还是挺真实的:既能慷慨激昂地演说,也会自言自语地喃喃;既会歇斯底里地怒斥,也会礼貌绅士地道谢;既会一往无前地挥拳,也会充满纠结地彷徨……

2002年,BBC(英国广播公司)发起了评选“历史上最伟大的100位英国人”的活动,结果丘吉尔超越莎士比亚、牛顿这些人,排在了第一位。

如果丘吉尔参评“世界历史上的伟人”落选,我不意外;入选,我也觉得没什么不妥。

伟人从来就不是完人,但依旧是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