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山本五十六(第5/6页)
于是,山本的出行计划通过电文很快传到了驻守肖特兰岛的日军司令官城岛高次手中。城岛拿到电文后大惊失色,立刻亲自飞到拉包尔去劝阻山本五十六:“您的行程用那么长的电文那么详细地发出来,太危险了!”
而山本五十六依旧坚持,他让城岛回去,准备第二天和他一起用晚餐。
城岛高次无奈地踏上返程,而就在他回去后不久,正如他担心的那样——美军已经破译了日军的电报。
事实上,美军破译山本出行的电报,前后没有超过5个小时。因为就在之前不久,美军俘获了日军的一艘潜艇,查到了日本的JN25密码本——根据这套密码本,很容易推断出ZN25密码的规律。
电报的译文很快就传到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的手里。
对于美军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劫杀机会,但当时尼米兹还是有一点犹豫的。因为涉及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因素,一般而言,西方世界里有“不能暗杀敌国君主或统帅”的惯例。
但是,美国人对山本五十六又有一种特殊的仇恨:如果不是他,就不会有珍珠港那几千名美军士兵的冤魂。为此,尼米兹把情况上报给了美国总统罗斯福。
罗斯福为此还专门召开了一个小型的秘密会议,会议的结果很快就通报给了尼米兹:
不惜一切代价,击毙山本五十六。
接到命令后的尼米兹上将,果然将猎杀山本五十六的任务交给了驻扎在瓜岛的美国航空部队。
瓜岛方面连夜拟订了计划,决定用续航里程在3700公里,且战斗性能绝不输日本“零”式战机的P–38“闪电”式战斗机来完成这个任务。经过测算,美国人将猎杀区域锁定在山本座机降落在布干维尔岛机场前10分钟左右的空域,时间大概是4月18日上午9点35分。

P-38“闪电”式战斗机
但是,有一点却难住了美国人:空中猎杀对空域的把握、飞机的速度、抵达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要求,不然很可能在电光石火之间就错过了机会。
不过,美国人还是决定实施这个猎杀计划,因为他们非常了解山本五十六的一个特点:
这个人性格虽然不羁,但非常守时。
7
果然,4月18日上午9点35分,山本的座机编队如约而至。
当时的美军战斗机分为两组,一组是掩护组,埋伏在6000米高空,负责引诱护航的6架日本“零”式飞机离开山本的座机,另一组为猎杀组,埋伏在3500米高空,专门负责袭击山本五十六的座机。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美军并不知道山本五十六坐在哪架“一”式陆攻机中,但他们看到一架被打得坠入布干维尔岛的丛林,一架被打得坠海,认为任务肯定已经完成,于是就撤离了战场。
从山本五十六的座机编队出现到被击落,全程一共只有3分钟。
而山本五十六的座机,正是坠入丛林的那一架。
飞机坠毁后,驻守在布干维尔岛上的日军立刻派出了搜索队。在丛林中寻找了很久之后,一个日军士兵忽然闻到了汽油味。于是,他们在一片烧焦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架摔得粉碎的“一”式陆攻机。
几具尸体四处散落,但只有一具依旧在座位上保持着笔挺的坐姿,头发花白,头微微前倾,仿佛在思考。他手上戴着白手套,左手拄着军刀,胸前佩有绶带,肩章嵌着三枚金质樱花——他就是山本五十六。
据搜救队的日军中尉宾砂回忆:山本五十六被发现时,身上有两处枪伤:一发子弹自身后穿透他的左肩,另一发子弹从他的下颌左后方射入,从右眼上方穿出。
换句话说,山本在坠机之前,其实已经死了。
而山本五十六临终前的坐姿,是日本士兵摆放的,因为他们要维持自己心目中“军神”最后的尊严。
山本五十六被美军埋伏击毙的消息,让日本当局大为震惊,立刻严密封锁了消息。美国人通过电报破译,知道山本五十六已经死了,但他们为了不让日本人发现自己已经破译电报,所以也一直装傻。
1943年5月21日,日本的新闻媒体终于公布了山本五十六的死讯,举国震惊。
日本当局追授了山本五十六海军元帅的勋位,并为他在东京日比谷公园举行了百万人参加的国葬,举国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