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天下的“关门游戏”(第5/8页)

为了挽救日益没落的家族地位,谢家的后人们不得不在那些新兴的权贵中选择联姻对象,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不如从前那样苛刻了,此一时彼一时。如谢家有名的大才子谢脁娶了“屠狗商贩”出身的王敬则的女儿,其原因就是由于王敬则是齐朝的开国功臣,可以作为家族强有力的政治靠山。再如谢灵运重孙子娶了车骑将军张敬儿的女儿,而张敬儿是依靠军功才得到升迁的草根阶层。

谢氏曾经用婚姻作为巩固家族“硬权力”的重要手段,让自己的家族保持了两百年的风光。可历史有时候喜欢开开玩笑,谢氏靠着政治联姻得以兴盛,但谁也不会料到最后的败亡也是也是因为联姻,因不愿意与人联姻而被侯景诛灭九族。

如果说在裙带关系刚起步时期,各种关系网的联结是以家族、血缘、地域为纽带四处伸展。那么发展到了后期,这种关系网就演绎得更加直接简单,那就是以金钱、美色为纽带,由权力来支撑。尽管这时候门阀制度已经不像东晋时期那样大张旗鼓,但裙带关系的差序理念却已经渗透进官家的权力结构中。这种由裙带关系衍生出的官场规则,在以“我”为中心的小圈子内被广泛实践着,也深深影响着后来者的心理和处世观,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这种权力运行规则不仅成为封建官场局内人士的心理默契,而且也成为人们在利益算计与索求时约定俗成的行为选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亲情也是暗器

中国古代的权力模式通常情况下所呈现的是中心放射模式,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中每个权力体系都有一个权力核心,而处在核心地带的都是一个人。而这个核心人物在这种权力体系中拥有绝对的地位和权力,生杀放逐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人敢站出来挑战这种权威。由这个核心释放出来的权力值,会随着距离核心地带的远近而有所增减。权力值这个概念是吴钩先生提炼出来的,意思就是权力的大小。他认为,权力体系就是一个等级结构,权力自然有大小之分;但权力无形,既不能用尺子量,又不能用秤杆称,一个官员掌握多大的权力值,是很难有准确的价值去衡量的。而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最核心的权力值,也就是距离中央地带最近的那一层权力波。在官家权力结构中,这一层往往是皇帝与其近臣的权力范畴。

在古代官家体系中,那些分散在核心地带周围的人往往会努力地讨好那个处于核心地带的人物,并且不惜一切代价,努力地想从核心地带实现权力值的最大化。为达目的往往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而在这其中竞争最为激烈,风险性和收益度也是最高的,当数皇帝的权力值,也就是皇权。因为权力的塔尖只能容下一人。

研究中国官家定律,有一个问题,我们始终无从回避,那就是权究竟从何而来?中国历代专制王朝的最高权力,从理论上说是掌握在皇帝一个人的手中。如果一个人想从皇帝手中分得一部分权力,只有两种途径:正当与非正当。所谓正当,也就是在正式权力所画的圈圈里争取来的权力。对于古人来说,那就是十年寒窗苦读,才有可能一朝得见天子面,由皇帝亲自为你封官授权;所谓不正当的,也就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的权力值。那些能够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第一层权力值的人,往往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通常会利用和皇帝接近的机会,不择手段地去干扰和左右皇帝,千方百计把皇帝的权力“窃取”到自己手中。

其实皇帝又有几个是傻子呢?尤其那些志向远大的创业之君精明得跟猴似的,要想从他们的手中窃取权力那是难上加难,搞不好会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赔上。长于窃取权力的人群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藩王,藩王也就是皇帝的宗亲;另一类是母亲、后妃家的亲戚,也就是外戚。当然还有一类是宦官,在这里我主要说说前两大类,也就是皇帝身边的亲人们。

为了求得内心的安稳,让权力永世成为自己家院子里那棵歪脖子枣树上挂着的果实。宗室诸王本应该是“家天下”最有力的拥护者,是帝国面前最可信赖的一道屏障。但屏障弄不好就成了阻碍,成了自家门前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