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短命西罗马也能影响欧洲上千年(第7/17页)

在布阵时,多国联军显得很不自信:曾与阿提拉勾结密谋反水的阿兰首领桑基邦被安排在正中,便于其他军队监督;埃提乌斯率领罗马军居左,狄奥多里克一世率领西哥特军居右,多里斯蒙德率军在中央高地。

公元451年6月20日,一场决定欧洲中世纪走向的“世界大战”在沙隆平原打响。经过一番弓箭、标枪和投石器互相猛射后,匈奴首领阿提拉一马当先,率领中路军对多国联军的中路军发起猛烈攻击。阿兰首领桑基邦投降不成,想逃又不敢,只好硬着头皮迎战。没过多久,西罗马等多国联军中路军就被匈奴人冲散。

随后,阿提拉集中火力攻击西哥特的军队。指挥战斗的西哥特首领狄奥多里克一世冷不防被东哥特贵族安德基斯投出的标枪刺死。匈奴人认为,这正好印证了占卜的结果。站在中央高地上的多里斯蒙德看到父亲战死,立即率部冲下来复仇,东哥特人顷刻陷入混乱之中。

这时,阿提拉所率的匈奴中路军由于推进太快,与左右两翼分离,形成孤军深入之势。西罗马等多国联军趁机将其团团包围——形势发生了逆转。阿提拉见脱身不得,就趁着夜幕降临,用战车围成圆圈防守。随后,他将随身携带的财宝和马鞍堆在阵地中央,宣布:如果失败就纵火自焚。他这样做,无非是想鼓励将士们死战,最大限度发挥战斗力,击退多国联军。

战斗持续到第二天清晨,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多里斯蒙德与埃提乌斯会师后,找到了他父亲的遗体。随后,他们在战场上举行了葬礼。

葬礼结束后,西哥特人将多里斯蒙德用一面盾牌抬起来,推举他为新西哥特首领。在战火中继位的多里斯蒙德发出第一道命令:干掉阿提拉!

狂热的西哥特人像海啸一般杀向阿提拉的营地。阿提拉毫不畏惧,下令所有号手和鼓手都奏起军乐。匈奴人从营地里射出暴风雨般的飞箭,将西哥特人的进攻一次次挫败。

西罗马等多国联军的将领们不得不坐下来商讨对策。最终,大家决定围困阿提拉:要么饿死他,要么逼迫他接受屈辱的投降条件。不过大家深信,以阿提拉的个性,他肯定会选择突围战死,决不会接受任何屈辱条件。

西哥特人下定决心要除掉被围困的匈奴首领阿提拉,西罗马最高军事长官埃提乌斯却打起了小算盘:如果阿提拉一死,西哥特人就定然会成为新霸主,从而更严重地威胁西罗马的生存。不如放走阿提拉,让他成为牵制西哥特人的力量。这样就可以保全西罗马。于是,埃提乌斯对多里斯蒙德说:“那些留在后方的兄弟们知道你父亲死了,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多里斯蒙德听了这话,想到那些靠不住的兄弟们说不定会趁机瓜分首都土鲁斯的财宝,甚至还有可能兴兵作乱抢夺王位。他有些害怕,立即将发誓杀死匈奴首领阿提拉的事放到一边,率领军队掉头走了。

阿提拉见占优势的敌军忽然四散而去,怀疑对手在使诱敌之计,在营地里困守数天后,发现敌人确实撤走了,才下令撤退。

阿提拉率军退回莱茵河流域休整了一段时间,又开始策划下一场战争。这一次,他避开高卢,把进攻目标指向意大利。他认为,先打败了埃提乌斯,再对付其他的对手就容易多了。

公元452年,阿提拉率军从巴尔干翻越阿尔卑斯山,攻打埃提乌斯。当时,埃提乌斯刚与西哥特人翻脸,西哥特人袖手旁观,并不出兵援助西罗马。再加上埃提乌斯没想到阿提拉会在如此短时间里再次集结大军攻击他,根本没一点儿思想准备。这一战,埃提乌斯被打得惨败。

匈奴军在意大利长驱直入。当他们抵达亚得里亚海滨重镇阿基利亚时,遭到西罗马军坚决而顽强的抵抗。匈奴人虽然不擅长攻城,但是他们手里有的是黄金,收买了西罗马的技工,并驱赶数万战俘和被掳掠来的百姓去破坏城墙。

不过,三个月过去了,阿基利亚还是没有打下来。旷日持久地屯兵在坚城之下,让匈奴人变得很烦躁,军队中的怨气一天比一天多。匈奴首领阿提拉见此情景,不得不打起退堂鼓。

正当阿提拉准备下令撤退时,他看到一只老鹳带着幼鸟从一座塔楼上的鸟巢飞离,就好像树快要倒时,上面的鸟都会飞逃一样,这说明那座塔楼已经摇摇欲坠。他眼前一亮:此时不攻更待何时?他命令匈奴军猛攻那座塔楼。果然,塔楼很快坍塌,匈奴军蜂拥而入。阿基利亚城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