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短命西罗马也能影响欧洲上千年(第4/17页)
阿多尔福也认为,西哥特人在意大利已经数年征战,烧杀抢掠,不得民心,在这里驻扎不安全,不如趁着西罗马皇帝赐予的合法名义为族人占领一块生存之地。公元412年,在阿多尔福率领下,西哥特人的全部人马进入了南高卢。当地反罗马帝国的巴高达运动不知道西哥特人已经被西罗马皇帝收编,给予他们强大支援。西哥特人迅速占领了阿奎坦尼亚地区。
公元416年,西罗马皇帝霍诺里乌斯命令阿多尔福率领西哥特人进攻西班牙。阿多尔福率军越过比利牛斯山,攻击汪达尔人、阿兰人和苏维汇人。汪达尔人、阿兰人和苏维汇人是趁西罗马边防空虚入侵的,根本就没打过什么硬仗恶仗,哪里是在意大利打硬仗多年的西哥特人的对手。
公元419年,阿拉里克的孙子提奥多理克任西哥特首领,以土鲁斯为首都,建立西哥特首领国。随后,他继续征战西班牙。经过10年激烈战斗,至公元425年,汪达尔人、阿兰人被迫退到半岛南端的卡塔黑那和塞利维亚,而苏维汇人则被压退到半岛西北隅。此时的西哥特虽然已经建国,但名义上还是西罗马的臣属,因此西罗马皇帝对西哥特人的征战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并未派兵去西班牙。
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势不可挡,让汪达尔人处于困境。在危难时刻,汪达尔首领贡塔里克死去,他兄弟盖塞利克继任首领。盖塞利克深谋远虑,意志坚强,受任于败军之际,深知要摆脱困境只有改变战略——西班牙没有立足之地,那就去西罗马其他统治薄弱的地方寻找生存空间。
盖塞利克将目光转向西罗马的非洲行省,认为西罗马内乱,各地战火纷飞,皇帝自身难保,是断然没精力去管非洲那些行省的。占领那里,汪达尔人就有了立足地。
公元429年5月,盖塞利克率领8万汪达尔人从塔里法城出发,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在仗达附近登陆。他们一踏上非洲土地,便和当地反西罗马的阿哥尼斯特运动联合起来。奴隶、隶农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汪达尔人的势力一下子增强了不少。
西罗马非洲总督卜尼法斯率军镇压,被打败后退守希坡城。盖塞利克率军围攻10个月,因缺乏攻城器械,未能攻克。盖塞利克决定撤围,攻掠其他地区。汪达尔人屡败罗马军,最后,终于攻占了希坡城。
两年后,西罗马的非洲行省,除迦太基城等城市外,其余地区都被汪达尔人占领。时任西罗马皇帝的瓦连提尼安努斯三世见镇压行不通,就想通过议和保住非洲的部分领土,然后再寻机收复其他丢失的领土。
公元435年,双方在希坡城签订协议。根据协议,汪达尔人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只纳少量贡赋给西罗马就行。
从和约上看,西罗马在军事上失败了,在谈判桌上却占了上风,在和约中成为受益的一方。但是,同西罗马议和并不是盖塞利克追求的目标。他利用此机会获得了喘息时间,获得了占领那些领土的合法性,并在内部和占领区进行整顿。
瓦连提尼安努斯三世无法看清其战略意图,仅仅获得了表面上有利的和约,而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目的。公元439年,盖塞利克主动撕毁协议,率领汪达尔人发动进攻,占领了罗马帝国非洲行省的首府迦太基城。迦太基城的陷落标志着罗马帝国在非洲600年的统治结束。盖塞利克以迦太基城为首都,宣布成立汪达尔王国,并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公开与西罗马叫板。
没有实力做保障,所谓协议只不过是一张纸而已。盖塞利克撕毁协议,瓦连提尼安努斯三世根本无力做出反应,只能默认客观事实而已。
此期间,除了汪达尔人抢夺西罗马领土外,法兰克人也在迁徙过程中抢夺了西罗马不少地盘。
法兰克人祖居莱茵河下游,分为滨海法兰克人和滨河法兰克人。3世纪起,法兰克人就经常侵入罗马帝国高卢行省,掠夺财富和土地。至4世纪末,滨海法兰克人作为罗马的同盟者在埃斯考河和马斯河下游住了下来;而滨河法兰克人则定居在莱茵河和马斯河之间。
公元420年,法兰克人获得反西罗马的巴高达运动支援,大规模向南推进。他们迁徙并不是舍弃故土,而是以它为根基,采用蚕食的方法扩大地盘,这和其他日耳曼部落进行长途跋涉的迁徙有所不同,这也导致法兰克成为西罗马灭亡后的一个地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