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利益分配,他们斗争了两百年(第22/23页)

小庞培见败局已定,便脱掉司令官服,换上公民服装,带着仅有的17艘船只投奔安东尼去了。不久,他为安东尼杀害。小庞培雄心勃勃地为父亲报仇,但没想到在战场上败得那么惨,最终莫名其妙死在自己同盟的刀下。

西西里海战刚刚结束,屋大维和雷必达就因为争夺西西里的统治权相互冲突起来。屋大维不愿意与雷必达兵戎相见,决定以最小成本击败他。于是,屋大维采取煽动、收买雷必达部下的手法瓦解他的势力。雷必达军纷纷叛离,不战即溃。雷必达势孤力单,无法重整旗鼓,只好向屋大维表示屈服,退出政界。

西西里战役使庞培的势力在地中海永远消失了。意大利的粮食供应得到保障。屋大维的势力也更加强大,有45个军团的步兵、2.5万骑兵、4万轻装部队、600艘战舰,牢牢地控制着意大利和西地中海。

屋大维回到罗马城,认为自己已经在这场党派角逐中稳操胜券,要想长久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放弃以前的过激政策,妥善处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使破败不堪的奴隶制经济得以恢复。于是,他采取几项措施:豁免农民所欠国家的租税,免除农民的赋税;把原庞培军中的3万名奴隶交还原主,处死找不到主人的6000名奴隶;剿灭长期以来横行于罗马和意大利的“盗贼”。

这些除了奴隶以外照顾到所有阶层利益的措施,也深得大土地所有者的欢心。罗马元老院贵族立即从他的敌人变成追随者,在罗马广场为屋大维建立黄金塑像,像上刻下铭语:“他恢复了陆地和海上长期以来被破坏了的和平。”此外,罗马元老院还主动授予屋大维终身保民官。

与此同时,安东尼在罗马大奴隶主中间的声望却在不断下降。公元前31年,安东尼回到埃及之后,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正式结婚,全力发展自己在东方的势力,并把利比亚、叙利亚、腓尼基、西里西亚、阿尔明尼亚(亚美尼亚的旧译)以及尚未征服的帕提亚等地赠给克娄巴特拉及其子女。当时,埃及是罗马的臣属国,但毕竟是独立于罗马之外的国家,安东尼此举无疑是出卖国家领土。这激起了罗马大奴隶主的强烈不满。

安东尼的愚蠢举动无疑是在帮助屋大维。原来尚有一部分罗马元老院贵族支持安东尼,如今再也没有人支持他了。公元前32年,屋大维公布了安东尼的遗嘱,他决定自己死后不葬于罗马,而葬于亚历山大城,并再次肯定对埃及女王及其子女的赠予。罗马元老院和人民会议据此剥夺了安东尼的权力,宣布撤销其东方统帅的职务。

公元前31年,屋大维率军讨伐卖国的安东尼。当时,双方都投入很大兵力。安东尼有10万步兵、1.5万骑兵和500艘战舰。屋大维有8万兵力、400艘战舰。相比之下,安东尼的兵力多些,而且在主场作战,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屋大维军在道义上占优势,而且人人为杀卖国贼而斗志高涨。

公元前31年9月2日,双方在希腊西海岸亚克兴发生海战。双方都志在必得,但是屋大维军在气势上略胜一筹。当战争最激烈时,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认为安东尼已无胜利的希望,竟然私自率军逃回了埃及。其他军队见此,以为失败了,也跟着逃跑。

安东尼无法控制溃逃的军队,只好也尾随女王逃往埃及。见主帅都逃跑了,失去控制的军队纷纷投降屋大维。军队损失殆尽,原本占优势的安东尼就这样一下子失去了与屋大维争霸的本钱。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屋大维仅仅是将安东尼打败,而没将其捉住或者杀死,这始终是一个大忧患。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进军埃及,志在彻底消灭安东尼,统一分裂的罗马。在亚历山大城附近,安东尼试图抵抗,但他不得人心,残部又投向屋大维。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在绝望中自杀。随后,屋大维将埃及并入罗马,设立行省进行管辖。罗马内战结束了,领土进一步扩张,国力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罗马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扩张,而对外扩张获得巨大利益后,内部争夺利益分配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从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至安东尼自杀,罗马内战持续了107年。这107年间,虽然罗马也发生过对外战争,但内战一直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