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利益分配,他们斗争了两百年(第21/23页)

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屋大维当机立断,决定牺牲富人的利益,满足士兵的要求,坚持将16个城市的土地分给了士兵。这样,屋大维便赢得了老兵的支持,控制了局势。

但是,安东尼的弟弟执政官琉西阿斯·安东尼以及安东尼的妻子福尔维亚,对屋大维在意大利威信的提高非常不满。为了打击屋大维,恢复贵族势力,在公元前41年冬天,他们团结贵族和失去土地的富人,掀起了反屋大维的叛乱。

当时,琉西阿斯有17个军团的步兵,屋大维在加普亚只有4个军团,其部将萨尔维丁那正率领6个军团开往西班牙。琉西阿斯趁这一有利时机,在一天夜里攻占了罗马城。镇守罗马城的雷必达被迫逃往屋大维那里。

屋大维感到形势危急,令萨尔维丁那回师意大利。琉西阿斯在半路截击了萨尔维丁那,但没有成功,只好率军开往罗马城北面的培鲁西亚。刚一到达,屋大维便率三路大军尾随而来,将培鲁西亚围了个水泄不通。

琉西阿斯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损失极为惨重。安东尼的几个部将不知道安东尼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也不赞成进行这场战争,对援助琉西阿斯持消极态度。而由于突围失败,培鲁西亚的粮荒严重起来,士兵和军官纷纷逃亡,琉西阿斯走投无路,于公元前40年2月向屋大维投降。

这次叛乱虽然被镇压了下去,但屋大维和安东尼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屋大维握有40个军团的兵力,实力非常雄厚,在力量对比上处于绝对优势。然而,安东尼并不甘拜下风,他不但在意大利本土有一支5万人的军队,而且联合小庞培和布鲁图旧部,在海上形成了对意大利的包围。新的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由于意大利人饱受战争之苦,强烈反对新的内战,过去的老兵不愿战事再起,从中调停,屋大维、雷必达和安东尼才又实现了和解。公元前40年10月,双方在勃隆度辛订立协定。

根据这个协定,“三头”再一次确定行省的势力范围:安东尼管辖亚得里亚海到幼发拉底河之间所有行省和岛屿,负责对帕提亚人作战;屋大维统治亚得里亚海以西到大西洋沿岸之间地区,负责同小庞培作战;阿非利加则归雷必达管理。

公元前39年春,在反战运动的压力下,屋大维、安东尼和小庞培也曾一度妥协,并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不过,这种妥协不久即告结束,公元前38年,屋大维和小庞培正式开战。

当时,小庞培占据着西西里岛。他起用奴隶为海军将领,有一支相当强大的海军。战争开始时,双方海军数次交战,都是小庞培取胜。在战败之后,屋大维军又遭风暴袭击,战船所剩无几,水兵也都葬身鱼腹。

在这种情况下,屋大维只好休战。他利用这段时间赶造船只,训练水兵,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作战计划。最终,屋大维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在陆战。

公元前36年7月,屋大维和小庞培再次开战。为了发挥自己的优势,屋大维决定让步兵渡过海峡,在西西里岛上进行陆战。根据屋大维的安排,雷必达率70艘战舰、1000条辎重船和12个军团的步兵,从非洲渡过地中海,在西西里岛西端利利俾一带登陆。屋大维则率军从意大利出发,在西西里岛东北部的丁达里斯地区登陆。以丁达里斯为桥头堡,屋大维抓紧时间从意大利运来了21个军团的步兵和2万骑兵。

这样,在西西里岛东西两边,屋大维两支强大的军队对小庞培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在意料之中的,接下来几次陆战小庞培连连失利,处境越来越困难。

为了发挥自己的海军优势转败为胜,小庞培向屋大维挑战,约定在海上决一雌雄。屋大维在西西里岛有庞大的步兵撑腰,便有恃无恐,欣然接受挑战。他并不是不知道海军是自己的弱项,而是已经发明一种武器填补,有待在战场上检验。

公元前36年9月,双方在西西里岛西北面的水域展开大海战。战争一开始,屋大维军就使用一种“钳子”式的武器把双方战舰拉在一起,使海战变成了近距离的肉搏战。屋大维军不擅长海战的短板补齐了,而善于陆地近战的优势得到了发挥。小庞培军大败,28艘战舰沉没,大部分战舰或被烧毁,或被俘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