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第8/8页)
进攻古龙岗的国民党军第六纵队于9月11日开始发起攻击,12日双方在雄岭下“激战终日”,[409]打成相持。21日,中革军委决定将在雄岭下防御的红二十一、二十三两师编为红八军团。22日,国民党军出动4个师部队向红八军团大举进攻,23日,基本控制雄岭下地区。红八军团先退兴国南坑,再退天子嵊一线。
江西红军连遭失利时,9月初,红一、红九军团与红二十四师在福建温坊取得局部战斗的胜利,给苏区军民稍许安慰。温坊位于长汀东南部,8月下旬,国民党军李延年纵队进占朋口一带后,计划经温坊推进长汀。中革军委对国民党军这一动向高度注意,决定在此方向集中兵力对敌实施打击。8月26日,朱德签发《我军目前的作战任务及行动部署》,命令集结在宁化曹坊的红一军团以打击李纵队为目标,即速赶至长汀童坊、河田地区,与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会合,待命出击。31日,朱德再次命令红一、红九军团与红二十四师主力集结“温坊中屋村间进行突击李纵队的任务”。[410]9月1日,国民党军第三师第八旅大意轻敌,离开朋口单兵向其西十余里的温坊突进,准备在此构筑碉堡。该部到达温坊后,对近在眼前的红军主力仍没有感觉,报告:“当面之匪,系伪廿四师,并无其它匪情。”[411]国民党军这一违背常规的举动,连红军将领也感困惑,红九军团报告:
当时我们对敌情判断确有怀疑之处,认为一军团情报不确,因为敌人从来没有用两团兵力而远离其堡垒前进,李敌纵然胆大也不敢以两团军力挺出其封锁线十余里之温坊。纵或有之,仅系游击性质,绝不敢在该地构筑工事,今既构筑阵地,必有较大的兵力在后尾跟进或已隐蔽集结于温坊附近,必系我军的侦察不确,一时为其所欺骗。[412]
这既说明国民党军在温坊行动的轻率,也显示屡遭失利后,红军将领自信心已大受影响。
确认国民党军实为单兵突进后,红军决定抓住机会,以一部迂回到敌军背后,截断其后路,红一军团、红九军团与红二十四师分路出击,将进驻温坊的国民党军紧紧包围。战斗至次日凌晨2时许,国民党军阵地被全线突破,两个团遭歼,第三师第八旅旅长许永相仅以身免,部队“逃脱的仅约百余”。[413]该师事后总结,战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各级官长轻敌之心太盛,阵地不能慎密布置,工事不能迅速完成,以致猝遇匪袭,噬脐莫及。”[414]
在各部均取得进展时,福建却传败讯,令早已对福建方面进展缓慢的蒋介石深为恼火,他特电蒋鼎文令其牢记稳扎稳打战术,声称背离这一战术“虽胜必罚”。[415]同时派顾祝同到龙岩,在给蒋鼎文的电报中说是协助,而给顾的电文中则称可令蒋“向前指挥”[416]或调赣,实际是以顾代蒋,贬蒋鼎文为前敌总指挥。随后,蒋介石以“欺上陷下,又复临阵脱逃”[417]之罪将第八旅旅长许永相枪决,第三师师长李玉堂由中将降为上校。一家欢乐一家愁,在蒋介石大感痛心时,林彪、聂荣臻对此战结果自是颇为欣慰:“苦战一年,此役颇可补充。”[418]
9月3日,国民党军根据东路军总指挥蒋鼎文的部署,再次出动第三、第九师3个团进攻温坊,显然,蒋鼎文对红军在温坊地区的兵力没有足够的估计,在两个团遭消灭后,仅仅增加一个团兵力,犯了逐次增兵的兵家大忌。对此,红军指挥部有充分估计,9月3日凌晨,朱德命令“我一、九军团及二十四师主力在有利条件下应在温坊阵地前给敌以短促突击以消灭其先头部队”。[419]3日上午,国民党军先头部队第九师第五十团进至温坊东北,红一军团截其归路后,实施包围并予以全歼,同时,第三师后续部队也遭到红军的痛击。两次战斗,红军将领回忆共歼敌2000余人,俘虏2400余人,仅红二师四团就俘虏1600人。[420]国民党方面的数据是:自身伤811人,阵亡395人。[421]红军伤亡仅900余人,其中一军团伤亡600余人。[422]
温坊战斗的局部胜利不足以扭转战局。由于江西战事紧急,红一军团在战斗胜利后奉命开往江西,仅红九军团与红二十四师继续留守松毛岭、白衣洋岭一线。9月27日,国民党军第九、第三十六师开始向松毛岭、白衣洋岭发动进攻,29日,红军阵地全线失守。随后,红军根据转移命令,主力逐渐向江西集中,福建方面战事大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