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第4/8页)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革军委决定抽调主力红军一部,组建抗日先遣队北上。6月下旬,红七军团军团部和所属第十九师受命从福建连城回到瑞金,待命北上。7月初,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深入到闽、浙、皖、赣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游击区域”,并力争“建立新的苏维埃的根据地”,以牵制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力量,促其“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去”。[363]红七军团由寻淮洲任军团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突击补充了2000多名新战士,全军团共计6000余人。

7月6日晚,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经福建长汀、连城、永安,于下旬进入闽中。随后进到尤溪地区。29日,攻占闽江南岸的尤溪口。此时,中革军委突然改变原定计划,命令红七军团东进,占领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企图调动和吸引更多的国民党军回援。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七军团主力改向水口、福州方向前进,一部兵力继续北上。8月1日,攻占福州近郊水口,威胁福州。同时正式向部队宣布,红七军团对外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活动。2日,红七军团从水口绕道大湖向福州进发,7日进抵福州西北郊,当晚对福州发起试探攻击。对此,国民党军预有准备,第八十七师主力回防福州,第四十九师也经上海驰援,红军缺乏攻坚装备,兵力有限,被迫撤出战斗。红军进迫福州,中革军委意在围魏救赵,以此缓解闽西一带国民党军对苏区的压力,对此,蒋介石一度因难以摸清红军的意图:“闽北匪情是否另辟匪区,抑仅系牵制东路而窜扰耶”,而为之“心颇不安”。[364]不过,红军北上兵力毕竟有限,国民党方面很快看清了这一点:“东路军总部探知其诡谋,密调劲旅,兼程进剿,闽西国军仍向石城长汀一带迈进,并末因之移动”;而先遣队的实力却因之“完全暴露”:“赤匪的诡计和实情,已经给我方看破了,所以我方对前方剿赤的军队,不调一兵一卒,以致松懈前方清剿的工作,只由他方面调来有余的兵力,已经可制这些残赤的死命了。”[365]

攻打福州失败后,红七军团向闽东地区转移,8月下旬,进入浙西南地区。9月初,转进至闽北苏区休整、补充。9月4日,中革军委来电,对原定行动计划作出补充:要求:“继续彻底的破坏进攻我红十军及闽北苏区敌人的后方”;“在闽浙赣皖边境创造广泛的游击运动及苏区根据地”,[366]在执行上述两项中心任务时,首先在浙西一带活动,破坏交通和铁路线,支援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9月7日,中革军委又电批评:“在近几天来,七军团是在同闽北部队作盲目的儿戏,以致使较弱而孤立的敌人进到渔梁地域。七军团未完成自己的战斗任务。”[367]从当时实际情况看,中革军委出动红七军团北上,旨在使其于浙西一带牵制国民党军,尤其红军战略转移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时,这一要求更加迫切。但是,红七军团深入国民党军占领区域后,所遇困难确实相当严重,保证部队的生存成为执行任务的必要前提。

面对不利局面,红七军团仍然尽力完成中革军委赋予的任务。根据中革军委指示,9月9日,红七军团转到浙西一带活动,18日抵遂安白马,接中革军委电令:“主力应即向遂安前进,以袭击的方法占领该城而确实保持之于我军手中。”[368]中革军委还要求,攻占遂安后,“于安徽边境淳安、寿昌、衢县、开化的范围内发展游击战争和苏维埃运动”,并在“浙皖边境,约在徽州、建德、兰溪、江山、屯溪地域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369]根据这一命令,先遣队派出侦察分队,至遂安附近了解敌情,准备袭取遂安。但国民党军在此严阵以待,国民党方面报纸报道:“省方开往部队昨已安全到达遂安县城,防地并已布置就绪,龙游、寿昌、淳安、衢县均已派定相当部队向遂安西南北三方面严密防堵,东西则有陈调元派队开入遂境,负责进剿,包围之势已成”[370],红军军事上处不利态势。另外,从政治上看,浙西一带群众基础薄弱,“常、遂交通一带之群众很差,几次逃跑一空,连向导均无人找到……因此,在我们的行动上均难以秘密”。[371]七军团指挥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