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恩自浅胡自深(第5/8页)

[55]北魏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正光五年(524)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起兵叛乱。

[56] 永嘉五年(311),匈奴攻陷洛阳,“五胡乱华”的时代开始。

[57] 永嘉蛮族入侵类似日耳曼蛮族入侵,开启了隋唐以后的近世。

[58] 江统,著《徒戎论》建议朝廷将散居中原的外旗人迁徒出境,以防微杜渐,阻止叛乱。但这一建议并没有实行,不久“五胡乱华”,后人评之有“先见之明”。

[59] 北魏武泰元年(528)尔朱氏之乱,屠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

[60]这是白俄流亡者的口头禅。

[61] 参见《韩非子·五蠹》:“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62]庾信《哀江南赋》:“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63] 台湾报刊常用的术语:尽可能求同存异,争取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中间路线。

[64] 宋武起家京口(南徐州),即徐州(彭城)流民桥聚之地,民风劲悍,故曰“京口酒可饮,兵可用”。谢玄因之置北府而有淝水之捷。宋武用之收关洛,置大本营于彭城(战果宋地、北朝徐州),受宋封,复制曹公父子邺城(魏国)-许都(汉朝)模式,卒篡晋室。至今刘氏仍以彭城为郡望。宋武之宋,彭城北府集团也。

齐高起家淮右,以青齐流民为骨干。初,宋武破南燕,置青齐二州于广固历阳,尽诛鲜卑王族,起青齐大姓为长吏。明帝朝,建邺、寻阳争立,北朝入寇,虏青齐二州刺史沈文秀。青齐流民奔淮北,宋人用之守淮。萧氏以其渠帅健者为选锋,卒成王业。流民帅=边防军,此东晋用郭默、蔡豹以来之成例。三吴财赋之区,其民柔懦不堪战,素畏流民之轻剽敢死。故而祖(豫州)苏(青州)以来,称兵内向者相望于道。齐高之齐,淮右青齐集团也。

永嘉板荡,中原流民次第奔江淮,故豫州侨寿阳、徐州侨京口;关右流民大抵奔荆襄,故雍(关中)梁(汉中)二州皆置襄阳,移荆州于江陵。荆州士民之畏雍梁,不逊三吴之畏淮西,其故亦同。梁武作牧西夏、举义襄樊,荆州守、牧畏而从之,故而长驱下流、席卷江东(梁武自拟为武王伐纣:“朕长驱樊邓,直指商郊”)。梁武之梁,襄樊雍梁集团也。

[65] 侯景之乱,南朝军事核心“南北战争边防军集团”扫地并尽,不复有王者兴。陈武勤王,所用乃“印第安战争国民警备队”,已呈残破之状。陈武之陈,除与陈氏个人相关外,与任何历史陈国(其地早于宋文帝一朝入北)或其所倚之僚瑶土豪军事集团毫不相干。陈武家谱亦错漏百出,其血统极可能与陶渊明、沈从文相类,“直溪狗耳”。 陈朝开基之草草,非但不合素重以“正统文饰虚弱”之南朝传统,且不及北朝赝品之一丝不苟——隋公封守汉东,唐公实治河汾。

[66] 魏玄成(徵)总编《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对历史评价问题把关定性。修史是结束国本斗争的手段,意思是我们同时给敌对各派以不偏不倚的评价,新朝从此摆脱了过去的仇恨和纠葛。

[67] 支道林(支遁)“南学简约,北学芜杂”之说,非仅地域,且关新旧。北学旧学,“章句小儒”之汉学也,只知有家法,不知有义理。南学新学,“正始出风流”之魏晋新学,以清谈为载体,张扬二氏。其于哲学推陈出新、于政治临虚解纽,颇有后现代气质。汉季刘景升衣被荆襄,江汉冠盖云集,以化繁就约为己任,实二者之转戾。南新北旧,亦以士人位高而学新者据资源优势,便于捷足东渡;位卑而学陈者别无选择,唯有听天由命、周旋五胡之故。贺琛,南人北学之遗老也。

[68] 比德,享有“可尊敬的”称号,被尊为英国史学之父。

[69] 日耳曼蛮族入侵后,欧洲封建贵族的权力不再依赖罗马官僚机构的遗留和重建。五胡乱华以后,六朝门第的权力仍然依赖汉魏机构的遗留和重建。

[70] 天无二日的大一统帝国重新建立儒家官僚体制,在文化上兼容儒佛道三家。

[71] 溪是湘、沅流域的土著。

[72]楯是雍州、荆州、梁州、益州边界地区的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