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八章 神风相助,日本击溃元朝入侵(第6/6页)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脚下所踏的土地,就是自己的全部。这里有自己的主君,有自己的同伴,有自己的家人,还有自己的生计。当人在保护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他会变得很强大。“蒙古来,吾不怖。吾怖关东令如山,直前斫贼不许顾。倒吾樯,登虏舰,擒虏将,吾军喊。可恨东风一驱附大涛,不使膻血尽膏日本刀!”
说完了内因接着来说外因。
可能有人会说外因还用扯么,不就是神风吗?即便镰仓武士是靠自己的奋战打退元军的,但要不是那场台风,元军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兴许就会来第三次呢。
应该讲,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不得不承认的是,但凡弘安之役后元军还能剩下点人,哪怕只留个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这伙人也必然会接着打第三次战争,别忘了,那可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蒙古人啊。
可他们到底还是折戟沉沙了,究其原因,不仅仅因为“神风庇佑我皇国日本”,更因为兄弟的出手相帮。
所谓兄弟,就是南宋遗民。
蒙古沉船的最大根源,其实是船造得不对。从现有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发现当时所有的运兵船都是平底船,这种船在内河湖泊里走走还没什么大问题,一旦拿到海面上那根本就经不起风浪,稍有个风吹草动很容易直接翻船。说得不好听些,元军能坐着这种船跑到日本都实属不易了,再碰上那么大的风,不沉才新鲜。
那么,既然风险那么高,为什么蒙古大军还要选择平底船出海?
这是因为管事儿的蒙古人压根就不懂航海,而士兵们虽说有南方出身的,可小兵的话没人听,只能是船坞里造什么船他们就坐什么。
众所周知,宋朝的造船技术在那年头是世界最强的,事实上元朝侵日所用船只,几乎清一色都是南宋遗民设计出来的,这些人本来就对元朝有一百个不满意,更别提逼着他们造军船了,更何况这军船还是用来打日本的。当时南宋和日本的关系之密切,且看那么多士子,宁可跑去日本当遗民,也不肯留在元朝混饭吃就知道了,所以那些人私底下一合计,直接就把船给造成了不适合在海上航行的平底。
不仅如此,南路军那三千五百艘战船也全都是在原先南宋领地打造的。造船的不用说,也是南宋遗民,这帮人特意在做工方面能省则省,把那本身沉没率就已经很高的船,再雪上加霜地弄成了“豆腐渣”——说穿了,那么多元军实际上是坐着棺材去打日本的。
虽然那些偷工减料、乱改船型的汉人工匠们八成想不到这一行动居然拯救了整个日本,而且当时的日本人也绝对琢磨不到这茬儿,但从结果来看,日本能逃过此劫确实多亏了兄弟之邦南宋。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南宋大哥被灭了,蒙古要接着打日本小弟,南宋的遗民们背地里搞了一堆破船应付蒙古,然后蒙古军坐上船一路向东就再也没能回来……
此外,当忽必烈准备第三次侵日的时候,拼命反对死活不肯从的,大多还是南宋的遗民,尽管他们的本意未必是为了拯救日本。
或许这就是叫“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