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八章 神风相助,日本击溃元朝入侵(第4/6页)

其实这倒也不能怪江南军,迟迟不来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那边死人了。

话说先前被任命的那位侵略军总大将阿拉罕,在临行之前突然就得了急病,扛了几天没扛住,撒手人寰了。这么一来大元上下又是办丧事又是找新主帅,凭空多出来一大堆事儿,好不容易等忙完了重新开拔了,已经是六月二十日左右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忻都虽是心焦,却也别无他法,只得伸长着脖子嗷嗷待哺地耐心等候。

然而,正所谓祸不单行,就在东路大伙等着江南那边送军粮的时候,日本方面展开了对壹岐岛的反击,九州的各路诸侯土豪如萨摩的岛津家,肥前(今佐贺县)的龙造寺一族等,都各自率着家臣郎党纷纷杀向壹岐,双方经过大半个月的苦战之后,付出了沉痛代价的大元东路军不得已撤出了壹岐。

幸而就在此时,十万江南军带着干粮赶到了,于是两军合并一处,驻兵于九州西北部的一个叫做鹰岛的小岛上。

胜利会师之后的元军原本准备休息两天之后便再度向九州发起进攻,以十五万大军之力一举攻破围海石墙,拿下大宰府,可万万没想到,就在他们还在休息的当儿,日本人主动找上门来了。

七月二十七日,日军舰队兵陈鹰岛海面,双方激战一天一夜。元军虽勉强打退对方进攻,却也伤亡惨重,招讨使忽都哈思也战死在了乱军之中。

同时,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了过来:一支人数超过六万的大军,已从京都近畿出发,正马不停蹄地朝着北九州赶来。

至此,无论是江南军的范文虎还是东路军的忻都明白,这仗似乎是很难再打下去了。

要说还是范文虎识时务,当下就跟忻都提议,说是不是我们干脆就撤了?

忻都点点头表示同意:撤吧,再不撤等着老死在这汪洋大海之中吗?

不过由于刚刚经历了大战,所以两人还是决定,再休息几天,等大家的体力都恢复过来了,再行撤退。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拖延症不尽早治疗,是要出人命的。

七月三十日,一场百年难遇的台风席卷了九州北部海面,狂风整整肆虐了五天,将鹰岛海域停泊的蒙古军船几乎卷了个干净。这便是至今仍为日本人所津津乐道的真正意义上的“神风”了。

神风的突然出现让元军蒙受了难以想象的惨重损失,除了人员伤亡外,更要命的是船都被吹沉了,东路军还好些,九百艘船剩了差不多五分之一,而江南军三千五百艘船则基本全灭,好在当时大多数士兵都驻扎在鹰岛,所以也不像有的书上说的那样全员葬身海底。

不过这样的大难不死却并不意味着必有后福。

鹰岛的面积大约在十六平方公里,是个孤岛,十来万人马带着只够吃小半年的粮食困在那地方,想想也能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识时务的范文虎在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逃走。

就在台风过去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当年的闰七月初五,范文虎带着少数士兵抢先跳上了一艘侥幸未沉并且看上去还算牢固的军船,然后头也不回地就朝着西面驶去。

而忻都、金方庆等人一看居然还有这一手,于是也纷纷效仿。各高级将领争先恐后地爬上了尚且浮于海面上的军船,接着一路向西,直奔本土。

此时鹰岛上剩下的已经基本上全是当兵的或是中下级军官,虽说这些人地位低下,可怎么讲也是爹生娘养的血肉之躯,终归是有求生欲的。在明白了自己当下的处境后,他们拿起手中的武器工具,来到山林砍树伐木,准备造船回家。

但日本人却并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

闰七月初七,镰仓武士攻入了鹰岛的元军营地,虽然在一开始这些元军们还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抵抗,但很快就彻底丧失了斗志,沦为了被屠杀的对象。

因为元朝的第二次侵日发生在日本的弘安四年(公元1281年),故而史称“弘安之役”,而这场鹰岛扫荡战,则是弘安之役的收尾。

到底有多少元军士兵在这次战斗乃至整场战争中丧生,至今已经不能得出确切的数字了,比较夸张的说法是十五万大军生还的只有三人,较为保守的,则认为至少有个一两万人回到了中国,但无论是夸张还是保守,至少有一个地方两者的观点是一致的,那便是元军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