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七章 宋末元初,蒙古铁蹄踏上日本(第5/7页)
当然,这绝非是现代意义上的手榴弹,只是在瓷罐里装了火药然后点燃了到处丢,尽管论杀伤力的话未必比毒箭强,但却具备了十足的威慑力,不光能吓人,尤其能吓马,当时日本人骑的马一见这玩意儿,吓得不是原地不动就是原地趴下,要不干脆直接掉头就逃,把自家的阵形冲了个支离破碎。
除此之外,另一个导致日本人全然不敌的重要原因是军制与战术的落后。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镰仓时代日本人打仗,那么最贴切的恐怕应该是一盘散沙。尽管看上去是几千几万人的大军,但他们却并非一个整体,而是被划分成了成百上千个小团体,每一个武士都隶属于他所在的庄园,打仗的时候往往只听自己所在庄园的领主之命,或几十人一群,甚至几人一伙,各自为政,自由行事,虽然名义上有主帅,但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少贰景资要想做到所谓的“统御全军”,终究是比较有难度的。
反观蒙古人,则思路非常清晰,再多的人马也宛如一人,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有条有理方寸不乱。
当时日本和蒙古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蒙古人是来打仗的,日本人是来打架的。在真打起来的时候,比起蒙古人的集团冲锋,日本人更注重的是单打独斗。而且,因为日本自古就流传着“老虎爱皮武士惜名”这句话,战场单挑被视为莫大的荣耀,所以开打之前必须互通姓名,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吾乃关羽关云长是也,来将何人”这种调调。碰上讲究一点的,还要报出生地点工作单位以及领导姓名甚至是祖宗名号,在此我们仍旧用关二爷打比方,那就是“吾乃大汉皇叔荆蜀之主刘备刘玄德座下五虎上将之首河北解良关羽关云长是也!”。
如果是周仓呢?那则是“吾乃大汉皇叔荆蜀之主刘备刘玄德座下五虎上将之首河北解良关羽关云长麾下扛刀大将周仓是也!”。
总之按照这个路数,哪怕是个炊事班的也能在报名号的时候跟幕府将军扯上关系。
蒙古人根本就不玩这个,人打了一辈子从来就只知道跟着命令冲锋射箭甩手雷,全然没有那捉对厮杀大战三百回合的习惯,更何况战阵之中喊杀声震天,你喊破了喉咙都未必有人听得见,就算听见了也不明白——别忘了蒙古人不懂日本话。
因此在当时的战场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先是一个镰仓武士手握钢刀摆出个很帅的姿势,紧接着高声喊道:“我是镰仓幕府御下筑前守护……”
话刚开了个头,迎面而来的蒙古人就是一箭射去。
武器不如人战术又落后,打仗的时候还喜欢神神叨叨地搞怪,这直接导致了百道原防线几乎只撑了两个小时不到便被突破,日本武士们也被杀得“伏尸如麻”。于是主帅少贰景资只得指挥全军后撤,稀稀拉拉地退到了一个叫赤坂的地方重新布防。
赤坂地形复杂,多为丘陵,选择此地可以有效对抗蒙古骑兵,而且在不远处,还有当年天智天皇兵败白村江后为了防止唐军攻来而造的城池,真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能拒城而守。
可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自己已然是没有退路了。
如果赤坂防线失守,那么头一个危险的就是大宰府,要是大宰府被拿下,那么整个北九州算是完了,蒙古人也能引兵从本州岛西部或是跨过四国直击近畿,威胁京师。
所以,拼命吧。
大概在上午十点左右,元军先头部队约三四千人进入了赤坂防区,然后就听得一声梆子响,前方喊杀声一片,一支两百余人的骑兵部队冲了出来,领头的那个人边冲边喊道:“我乃肥后菊池武房!”
连日来见惯了这种打斗场面的蒙古人,纷纷露出了习以为常的蔑笑,还互相交头接耳说别急,等冲最前面的那厮到了跟前大声咋呼的时候,咱一块儿放箭,射他个刺猬。
可接下来,让他们一辈子都不曾见过的一幕上演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那些冲过来的日本武将会在一个适中的距离跳下马来寻人单挑。可这一回不同,两百多人两百多匹马,在菊池武房那声自我介绍之后,就没了声音,直直地朝着元军军阵冲来。
一群人越冲越近,越冲越近,一直到双方都能看清对方脸上表情的时候,蒙古人才突然反应过来: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