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二章 最后的遣唐使(第5/7页)
所以藤原基经继续罢工,双方就这么僵持了起来。
这种最高权力层之间的勾心斗角,在古今历史中很常见,从表面上来看跟此时正在讃岐过苦日子的菅原道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首先,菅原道真他爹菅原是善跟藤原基经有点交情。
其次,那个藤原佐世其实是道真的学生,他能当上文章博士,还亏了自己老师的举荐,不仅如此,这人实际上还是菅原家的姑爷,他老婆是菅原道真的女儿。
因为上述的这些关系,故而道真想要插手这次中央斗争也就名正言顺多了。
仁和四年(公元888年)七月,菅原道真修书一封,寄给了藤原基经。
信上先是对自己的倒霉女婿兼学生藤原佐世在京城弄出那么大的骚动表示了歉意,这纯属自己管教不严;接着又对藤原基经本人进行了高度赞扬,基本上能想出来的褒义词都给砌上了,活生生地把一个权奸给夸成了风华绝代的圣人君子,同时还不忘标榜一下自己,大意是我不在京城期间天子全靠您辅佐了,当然这话说得极为隐晦,并没有让基经本人感到任何不快;最后,道真笔锋一转,表示太政大人这几个月来您也该闹够了吧?差不多是收手的时候了吧?
之后,他再上了一道折子给天皇,表示藤原基经是难得的栋梁之臣,这次事件纯属意外,自己已经写信劝说太政大臣了,希望皇上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一个台阶下,正所谓君臣和睦国之大幸。
宇多天皇当然是巴不得这事早一分钟解决,对他来讲给个台阶下压根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没有台阶可下,藤原基经本人一直窝在家里闭门不出,满朝文武也无人敢出声劝架,现在唯独这个小小的讃岐守站了出来,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劝得动太政大臣。
而另一方面,其实藤原基经也早就不想这么僵下去了,这家伙的初衷真的很简单,就是想单纯地摆个谱,他自己都没想到会闹成这副模样。自打双方卡在那儿之后,基经无一日不在等着天皇能来给自己一个台阶——比如学下刘备三顾茅庐什么的,可惜等了快几个月了都没等到,无奈之下只好为了面子而继续痛苦并僵持着。
现在既然菅原道真来信请求自己鸣金收兵了,那就干脆顺坡下驴买他个面子吧——谁知道这家伙是不是天皇背地里派来的求和使者?即便不是,他也不是外人,自己不仅跟他爹菅原是善勉强算个朋友,心腹加一族远亲的藤原佐世还是他的女婿,就算听他一回也不丢份。
数日后,藤原基经上奏天皇,表示自己不想再追究那橘广相了,而且也愿意以关白兼太政大臣的身份重新走出家门回到工作岗位,和以往一样地辅佐天子处理天下政务。
宇多天皇很感动——主要是对菅原道真。
因为此事的本质是藤原基经因为某件无聊的小事,和天皇闹了数月的别扭,不仅赶走了重臣橘广相还罢工示威,就在这紧要关头,讃岐守菅原道真一封信就解决了事情,恢复了和平。
你是天皇你也会感激他的。
宽平二年(公元890年),任期已满的菅原道真回到了阔别四年的京城,之后被任命为藏人头。
藏人头,就是天皇的秘书,主要工作是负责天子与大臣之间的各种沟通。
官不大,但地位很特别,属于皇上身边的贴心人。
宽平三年(公元891年),一代超级大权臣藤原基经因病医治无效在平安京去世,享年55岁。
这对于菅原道真而言堪称是春天降临的标志,因为原本一手抓着行政用人大权的基经现在蹬腿了,那么各种权力自然也就回归到了天皇手里,而天皇在掌权之后,第一个要提拔的,自然是当年帮过自己大忙的道真了。
宽平五年(公元893年),菅原道真出任参议。
所谓参议,系太政官一员,唐名平章事、谏议大夫,有参政朝议之权。简单而言,就是拥有能和天皇以及其他王公大臣坐在一个屋子里,讨论并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力了。
也就是说,道真就此步入了最高权力的核心层。
他终于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在菅原道真的辅佐与建议下,宇多天皇开始把眼光投向了民间,为了更好地了解老百姓们到底过着怎样的日子,他还临时设立了问民苦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