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二章 超越盛唐,吉备真备的强国梦(第7/12页)

广嗣之乱对玄昉触动很大,这家伙一直以为藤原家的人最多也就是聒噪两下过过嘴瘾,没想到居然来真的,这使他终于明白了政坛险恶,于是也不再整日里往太后房间里钻跟太后打小报告了,而是回到了庙宇,安安静静地抄起了佛经。同时每日焚香发愿,不为别的,只求自己下半生能有个安生。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一劫,天平十七年(公元745年),藤原仲麻吕上奏圣武天皇,列举玄昉数条罪状,于是大和尚就被剥夺了一切官职财产,然后下放到了九州的一个寺庙里当住持,于第二年(公元746年)病逝在了那里。

其实藤原仲麻吕还想顺手把下道真备一起给赶出京城的,只不过没法下手,因为对方背后有人。

此时的阿倍内亲王已经在天平十年(公元738年)的时候被册立为日本史上唯一的女太子了,下道真备也因管教有方而被任命为东宫学士,就是太子的老师,继续教授女太子功课。在他的悉心调教下,当年那位大大咧咧口无遮拦的野姑娘,如今已然变成了知书达理谦谦温和的皇家闺秀。

显然,在这个时候去招惹那位看起来温文儒雅教书先生实在不是个明智之举。

天平十九年(公元747年),下道真备官升从四位下右京大夫,也就是半个京城的市长,不仅如此,天皇还赐其新姓:吉备。

出身地方豪族的书生成为了掌管京城的朝廷大员,并且还获得了天皇赐姓,这在当时的日本是绝无仅有的。

两年后(公元749年),圣武天皇退位,女太子继承大统,称孝谦天皇,改年号天平胜宝。

或许是吉备真备教得太好了的缘故,孝谦天皇确实如名号所说的那样,是个不折不扣的孝顺女儿,当时光明皇后还活着,女皇刚刚即位那会儿,几乎事无巨细都会找妈商量。

于是皇后最喜欢的外甥藤原仲麻吕就如同跌进了米缸里的老鼠,再加上他的那几个得天花而亡的叔叔的孩子们在此时也差不多都长大成人了,所以藤原家终于又迎来了第二春。

同年,仲麻吕升任右大臣,并在光明皇太后的推荐下兼任中卫大将,同时掌握了军政两大权力的他,终于完全压倒了左大臣橘诸兄,并且使得后者再也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现在,总算只剩下吉备真备一人了。

天平胜宝二年(公元750年),在并没有经过天皇点头认可的情况下,藤原仲麻吕突然任命吉备真备为肥前守,也就是肥前国(佐贺县)的地方长官,将其下放边疆。

吉备真备倒也不在乎,接到文书之后就默默地收拾好了行李,然后一声不吭地去九州上任了。

因为他知道在乎了也没用。

巧的是就在这时候,日本开始准备又一次的遣唐使赴唐事宜,于是吉备真备便趁机上奏朝廷,表示自己拥有丰富的在唐生活经验,既可以和大唐沟通各种事情,也能帮助后辈尽快适应那里的生活,所以还请皇上批准,让他参加这次使节团。

孝谦天皇没有任何犹豫就准了这道奏折,而藤原仲麻吕也大力支持,因为在他看来,吉备真备即便在边疆那也终究是个隐患,还不如让他彻底滚出日本,眼不见心不烦。

天平胜宝三年(公元751年),吉备真备第二次出发赴唐,并且他还担任了整个使团的副使,这一次的大使叫藤原清河,是藤原房前的四儿子。

真备此次去大唐有两个原因:第一当然是不想再风餐露宿地这么守边疆了,毕竟那时候的九州还荒凉得很;第二则是想去长安把留在那里的一个好朋友给带回日本,然后组成攻守同盟,一起抵抗正不断扩充着自己势力的藤原仲麻吕。

那个好朋友是谁,下一章再说,只不过事与愿违,他并没有被成功地带回来。

天平胜宝六年(公元754年),吉备真备回到了日本,归国后的第二年(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虽然发生在中国境内,但对日本的影响也不小,主要是担心安禄山史思明他们会在夺取大唐全国后又把矛头指向日本,因此当时有很多日本的官员要求孝谦天皇整备边关防务,以备不测。

吉备真备就是这类人,他甚至还认为新罗也很有可能趁火打劫,所以这回是主动要求去九州守边疆,担任了大宰少贰,之后又升至仅次于大宰帅的大宰府第二高官大宰大贰,掌管了整个九州的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