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十二章 超越盛唐,吉备真备的强国梦(第4/12页)

在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眼里,这其实是很明显的产后忧郁症,稍加调理就能治愈,但在飞鸟奈良时代的日本,医学完全没有到达这个程度,人们只以为她是着了魔,可毕竟是天皇的生身母亲,于是只能把她关在一间小屋子里养起来,整天由着她疯。

可怜的圣武天皇从出生之后就没见过自己的亲妈。

不是他不想见,而是不敢见,因为藤原宫子此时的症状已经发展到了生人勿近的地步,发起病来甚至连一直服侍在旁的仆人都不敢靠近。

这是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以至于下道真备在当天课程教完出宫后,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来自己家里做客的玄昉——两个人此时已经混得很熟了,再加上那时候在日本,同期留唐相当于后来中国的同科进士,算是相当了不得的缘分,所以彼此之间也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本来这就是个八卦,但奇怪的是向来说话比阿倍内亲王还差劲的玄昉,听完后却是一脸的严肃:“此事当真?”

下道真备说具体是真是假我也没亲眼见过,但总不至于有人拿自己的奶奶来开这种玩笑吧?

玄昉想了想,说道:“你能让我见到太后吗?”

下道真备很认真地考虑了一会儿,表示如果去拜托阿倍内亲王的话或许可以,但问题是玄昉见了之后想干吗?

“我想给她治病。”

“宫中那么多有名的大夫那么多年都治不好她的病,你凭什么去治?”

“宫中的大夫无非是世代医家,靠了祖宗的名气才能混上一口饭罢了,并不代表他们有多大的能耐,更何况从你所说的症状来看,这太后应该得的是心病,心病让我这个开导普度别人的高手来治,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下道真备知道玄昉在想什么,和一回国就加官进爵,备受天皇皇后宠爱,还在亲王身边当老师,正值春风得意的自己相比,同样是遣唐留学生,同样在专业领域里奋发读书了十七年,同样受到过玄宗皇帝的青睐(曾受赐三品紫衣袈裟),同样也带了大批经典回国(玄昉带得更多,佛经5000卷),但这时的玄昉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和尚,从天皇那里得了一些最基本的俸禄和赏赐罢了,和当时在船上那满心衣锦还乡的憧憬全然不符,他并不是没有能力获得这一切,只不过缺少一个机会罢了。

大家都是朋友,帮一把也是应该的。

“不过,给太后治病可不比平常,万一出了什么事你可别连累我。”真备说道。

“那时候贫僧自行了断就是,放心吧。”

天平八年(公元736年),通过下道真备和阿倍内亲王的沟通,玄昉走进了皇宫,又走进了藤原宫子住的那间小屋。

眼看着藤原宫子就要闹将起来,玄昉连忙挥手赶走了左右,然后说道:“你别怕,我是海龙王派来的使者。”

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摸出了一张已经变得更加皱更加脏的南海龙王画像。

奇迹出现了,老太太一下子就镇定了下来,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和尚与那张画。

“你有何不快,可以对我说,我一定会转达给海龙王大人。”

结果当天这事就传遍了皇宫,说老太后多年来头一次在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情况下,非常平和地见了一个陌生人。

之后一连数月,玄昉天天往太后寝宫里钻,紧接着各种流言蜚语层出不穷,尤其是坊间,甚至连太后已经为当今圣上生了个小弟弟这种谣言都有,以至于圣武天皇不淡定了,他很想从此不再让玄昉进宫,可又做不到,因为除了最初的那几次,之后每回玄昉来给太后治病,都是应太后召唤前来的,你真要在门口挡驾,保不齐老太太又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只是天皇怎么都弄不明白,那玄昉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真的有神力?

当然不是。

这就要从藤原宫子的出身说起。

这位老太后虽说明面上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儿,但其实只不过是以藤原家女儿的身份嫁进皇宫的,她真实的出身是在纪州(和歌山县),也不是什么贵族千金,而是个海女。

海女就是潜水鱼师的女儿,潜水鱼师就是以下海摸珍珠摸鲍鱼为生的人,在古代日本是个很常见也很危险的职业,往往是夫妻搭档,由妻子带着绳索负责潜水。绳索上有称为“分铜”的重锤可以加速潜入,浮上时海女会拉扯绳索为信,由丈夫拉绳加速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