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四章 文明传来:古坟与渡来人(第5/7页)

这里有个事必须要先说明白:其实天皇是公元7、8世纪前后才出现的称号,在此之前倭国的国王一般都称大王,只不过后来的日本人为了体现出一种天皇家族万世一系的光辉,所以才把另外一些大王都冠以天皇的名号。

说到“天皇”,又不得不提到一本《日本书纪》,堪称是东洋《史记》,也是著名女王卑弥呼在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史,她在书中被冠以了神功皇后的名号。当然,有后必得有王,跟卑弥呼拉郎配的,是传说中日本第十四代天皇——仲哀天皇。

虽说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个老公还是个天皇,确实听起来不错,可卑弥呼在历史上的形象是圣女而非剩女,这等于是在玷污人。

其实《日本书纪》这本书,虽然自称是正史,可你不能把它当正史来读。

该书开篇第一卷,说的是两兄妹通过直系近亲通婚的方式,弄出了日本列岛和日本诸神。

这在中国是绝不能放入“正史”行列的。不过这并非是说古代的日本人修史精神不严谨,也绝非说《日本书纪》是满纸荒唐言的扯淡之作,事实上这本书里大多数史料还是非常靠谱的,我们现在说的事有很多也都以这本书为依据,只不过就书本身的性质而言,《日本书纪》与其说是一本历史书,不如说它是一本政治宣传教材更为贴切些。

此书成书于养老四年(公元720年),修撰编写耗时三四十年,历经天武、持统、文武等数代天皇,而修撰此书的最大动机,是天武天皇通过发兵攻杀亲侄大友王子才得到王位,虽然事成但毕竟名不正,于是为了宣扬自己正统,这才命令手下修史一部,先是把关于大友王子一切正面的事迹给抹杀了,以至于今天的你在《日本书纪》里很难找到大友王子被册封为太子,然后还曾经登位当过天皇的记录。

同时,天武天皇还鼓吹了一下君权神授,表明自己今天能登大位,绝对不是因为杀侄篡位,而是八百万诸神早在千万年前就已做定的冥冥安排,是正统中的正统,不仅自己正统,就连天皇这个皇位,也是神安排的正统,从神的时代开始,就一直来历清楚并代代血脉相传,这便是被后来日本的国粹主义者们喊得震天响的“万世一系”的由来。

说回来。对于弓月君的移民要求,应神天皇表示非常乐意接受,他当即让对方赶紧回去,准备停当了之后随时欢迎来倭国定居。

然而,弓月君这一去,便再也没了音讯。倒不是他放鸽子,而是出了岔子。

百济隔壁的新罗国王,把那一行人给扣住了。

按说本来没新罗国王什么事,可他觉得这帮高端人才白白跑到倭国去实在是一种浪费,所以这才横插了一脚——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正大家都是朝鲜人,既然你百济没打算挽留,那就为我新罗所用吧。

当弓月君他们准备经过新罗境内渡海赴倭的时候,被突然出现的新罗士兵团团围住,由于这群人死活不答应为新罗王效力,坚持要去倭国,便被软禁了起来。

这一软禁,就软禁了整三年。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应神天皇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向朝鲜半岛发兵,用武力带回这批移民。

奉旨领兵前去的,是一个叫葛城袭津彦的人,此人乃倭国大将,同时也是应神天皇的亲家——他有个女儿叫磐之媛命,嫁给了当时的王子大鹪鹩尊,也就是日后的仁德天皇。

要说日本人的尚武精神那真是自古以来源远流长,葛城将军带着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对马海,直插新罗境内,才刚和新罗王打一个照面,对方便被他那强大的气场给吓软了,当即就派使者跑葛城袭津彦那里讨饶,表示这都是误会,一切都是误会,我现在就放人。

就这样,弓月君和他的追随者们,终于踏上了倭国的国土。

来到倭国之后,这些人被应神天皇奉为上宾,其中弓月君还被封为通融王(也有说法是被赐名的),并赐予了大片的领地,本来应神天皇还想再赏个姓的,但弓月君表示,自己虽然人在异乡也愿意入乡随俗,但毕竟是大秦子孙,所以多少还是让自己留一点祖宗的痕迹吧。

于是,应神天皇便准了他沿用旧姓,姓秦。

这就是日本秦氏的由来。说起来此姓在日本至今还有人用,他们基本上都能算是弓月君的后裔,而且在漫长的历史中,秦氏作为日本的名门望族,也产生了无数分家,在那些分家里,同样也是名人辈出,比如战国时代四国地区的诸侯、人称姬若子的长宗我部元亲,再比如盘踞萨摩、打遍亚洲都罕逢敌手、人送外号鬼石曼子的岛津义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