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总督“三只鸟”[1](第8/8页)
雍正帝的朱批谕旨的出版,正如他给陈世倌的回信一般,均为皇帝亲自批示的切行事务。
《雍正朱批谕旨》一百二十册是雍正帝在地方政治问题上呕心沥血的结晶,借此我们可以窥见雍正帝的个人思想和政治方针,同时它也是关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最值得信赖的珍贵史料。另外,其中的遣词造句也非常有趣,令人百读不厌。雍正帝一个接一个地读这些奏折,读后一一认真地订正文字,书写回复,仅仅是他的努力就令人惊叹,但出版的内容仅仅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这令人更加惊讶于雍正帝绝伦的精力。另外,既不是虚荣,也不是野心,不得不说,若不是有真正的坚定的信仰,若不是天命所归,这是不管精力多么旺盛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经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之手,事无巨细地传到了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恰好处于与中国相似的绝对专制君主的控制之下。国王作为基督教的拥护者,拥有绝对的权力,因此最终觉醒的国民大众开始对国王的控制和教会的权威投以批判的目光。中国当时的情况被介绍到那里,欧洲的知识分子知道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不受宗教约束的文明国家,既感到惊讶,又感到难以置信。其中甚至有人极力推崇,认为像中国一样的君主政体才是理想政治应有的形态。
雍正帝的施政方式当然也传到欧洲人的耳中。他对基督教的镇压及其为了民生安定而奋不顾身、不懈努力的姿态,成为当时欧洲人的话题。与法国的伏尔泰齐名的西班牙思想家戈埃斯(ゴーエス)[3]针对世人对雍正帝的非难,为其做了如下辩解:
根据传教士的传言,这个中国皇帝非常节俭。除了救济洪水等天灾的灾民外绝不耗费钱财;他拒绝为表达祝贺之意而为自己策划的宴会;他不允许别人制作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纪念碑;他比任何人都率先履行自己的义务。他所希望的是,所有的人可以效仿他对自己的义务尽职尽责。确实,这个皇帝禁止基督教传教。这无疑是遗憾的事情。但是,他对宗教的盲目并不能妨碍我们赞赏他的仁慈和节俭。
尽管对基督教进行迫害,但雍正帝在政治上展现出的仁德可以说完美无缺。我们并不吝啬于将对基督教施加迫害的图拉真(Marcus Ulpius Traianus)视为伟大的罗马皇帝,但为何单单在将这个罗马皇帝所展现的正义给予中国皇帝时如此犹豫呢?
当时的中国甚至被欧洲人视为一种乌托邦。中国儒教的政治哲学被介绍到欧洲,被称颂为贤人政治的模范。但不正是因为有像雍正帝这般与当时世界水平相比出类拔萃的真实案例,欧洲的思想界才得以进步的么?
[1] 在日语中,三只鸟指在某一领域最优秀的三个人。——译者注
[2] 旧时负责文书工作的人员。——译者注
[3] 由于日文原书中仅有片假名,无法确定此人具体指谁,此处采用音译,特此说明。——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