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变成猪,变成狗!(第4/5页)
九阿哥之子所写的从北京送到西宁的密信虽然被慎之又慎地缝在夹衣之中,但还是被城门官发现了。这封信被拿给西洋传教士看,但传教士回答看不懂这些文字。
朕未曾禁止九阿哥与家人书信往来。至于别造字样,巧编格式,缝于(骡夫)衣袜之内传递往来,阴谋诡计甚于敌国奸细。定是有何企图。速速严查。听闻九阿哥身边的太监聚敛了大量钱财,一并严查钱财的来源。
按照雍正帝的命令,宗人府决定剥夺九阿哥的皇族身份。既然不再是宗室就必须改名。至于改什么名字,雍正帝又派人去问了九阿哥,九阿哥的提议让雍正帝不太满意——“改成猪”。
于是,九阿哥的名字被改成了猪,因为九阿哥身体肥胖滚圆。在满语中猪被读作“塞思黑”。此后“塞思黑”就变成九阿哥户籍上的名字了。其兄阿其那在特别最高审判会议上受审之时,塞思黑也一并受到审判。与阿其那的四十条罪状一样,塞思黑被列举罪状二十八条,也受到参劾。塞思黑最初被发配到西宁边疆,临行之时脱口而出:
越远越好。
这无心之言传到了雍正帝耳朵里,雍正帝反而把他召回,安置在了离首都很近的保定府,单独圈禁起来。雍正四年八月末秋风起时,塞思黑因患痢疾而病亡。即便得到塞思黑病笃的报告,雍正帝也只是不紧不慢地下令派遣医生为其诊治,但塞思黑没能等到医生到来。
伊恶贯满盈,获罪天祖,已伏冥诛。
雍正帝如此自言自语。阿其那也在九月初病死了。九阿哥和八阿哥相继死于圈禁之事不得不令人生疑。社会上风传,恐怕是相关官吏对两位施加了适当的“处置”吧。
雍正帝的同母弟十四阿哥最终也未能逃脱雍正帝的迫害。虽说是同母所生,但年龄相差十岁的兄弟俩自幼就关系紧张。雍正帝即位后立即将十四阿哥召回京城。
大将军十四阿哥因为有平定青海之赫赫武功,本打算在还都之时举行隆重的凯旋仪式。到达北京附近的时候,他派出使者向朝廷询问凯旋仪式的手续。雍正帝极其愤慨。
对天子无一句问候,肆无忌惮地询问凯旋仪式算怎么回事?!忘记了还在大丧之中吗?
对独裁君主而言,他没有同母兄弟。在宫中初次谒见时,十四阿哥打算以家礼相见,出乎其意料的是,雍正帝正等待着他施臣子之礼。看到十四阿哥并未打算行跪拜之礼,皇帝的侍从跑过去把他的头按到了地上。
这是迎接凯旋将军之礼吗?
十四阿哥激动异常。
这是谒见天子之礼吗?
雍正帝如此反问。
雍正帝觉得这样的弟弟绝不能留在京城,于是命令他去守护康熙帝的山陵,远离北京。后来又出现了妄图起兵谋反、企图拥立十四阿哥为皇帝的野心家,十四阿哥因此被原地圈禁。他十分长寿,一直活到乾隆时代,直到那时才最终被释放。
雍正帝对他的兄弟们的迫害并不是凭其喜好任意为之的。有时我们看到的雍正帝如施虐狂般的执拗是在独裁君主制下作为君主不得不履行的义务而已。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惊叹于雍正帝强韧的精神。在和注定不会对自己心服口服的兄弟们进行的心理战中,八阿哥、九阿哥到底不是雍正帝的敌手。他们或者失去分寸,或者情绪激动,在自己的内心感情上产生破绽,最终被始终冷静如一的雍正帝一步步逼向死地。作为成长于深宫的皇族,不得不说他的性格极其怪异。也许是四五十年空居藩邸的生活,以及其间被卷入兄弟数十人围绕着皇位继承进行残酷斗争的经历,锻炼出他如此特殊的性格吧。
虽说幸而获胜甚好,但其中的辛苦真是难以忍受。雍正帝一定是这样想的吧。他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的孩子们身上再次上演,其解决方法就是被称为“秘密建储”的制度。
雍正元年八月,皇帝召来诸皇子以及众大臣,宣布:
自古皇太子多不孝。盖因被立为皇太子者由此安心,再无学习之心、修炼之意志。再者,那些有野心的官僚们亦念此乃将来之天子,出于投机取巧之心,争相追随。故皇太子心生怠惰,流于奢侈,陷于邪道。历代圣明天子烦恼于皇太子之放纵者不在少数。即使大行皇帝亦对废太子束手无策。皇太子制度确实不佳。然而天子固有一死,不得不预为之计。朕有一良策。朕已于心中定下后继之人,但不会将其告与他人。仅将名字书于纸上,藏于小匣之内。将此匣置于高悬于乾清宫宝座之上的“正大光明”匾之后。视朕心中之继嗣者其后之言行,若其不致力于学、走上邪路,朕即重写名字,即时更换。朕若有事,无暇亲口指定继承人而驾崩之时,诸皇子、大臣共同开启小匣视之,其中所书名字即为皇位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