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蜡的子弹(第5/7页)

阿亚兹的使者遭到了一场教科书式的恫吓。重返基督教的前叛教者若昂·马沙多把这个倒霉的家伙带去参观了被葡萄牙炮火打得七零八落的贝纳斯塔里姆防御工事,带他去看马匹贸易那令人惊叹的马厩设施、军械库和仓房,以及那些造成巨大破坏的重型射石炮,还邀请他把自己戴头巾的脑袋伸进炮管,去亲身体验一下它们是多么庞大。最后,使者被穿上一件钢制胸甲,领到一面墙前,让一名士兵用火枪瞄准他的胸膛。一声枪响,使者觉得自己的末日到了。但子弹在胸甲上弹开,没有对他造成任何伤害。阿尔布开克向浑身战栗的使者解释称,葡萄牙的铠甲是防弹的,并请他把这件胸甲带回去给他的主公,作为证据。阿尔布开克的这一套动作,都是为了震慑对方。毫无疑问,假如马利克·阿亚兹亲自穿上胸甲做同样的实验(阿尔布开克可能想到了这一点),他肯定会被杀死,因为向使者射出的子弹是用蜡做的假货。

对于正在求和的扎莫林,阿尔布开克有更玩世不恭的解决方案。他向扎莫林的兄弟(比较亲葡萄牙)提议,或许一次简单的下毒就能澄清问题。扎莫林果然死了。他的继承者成了葡萄牙的傀儡。总督得以写信报告曼努埃尔一世,他终于“掐住了这头山羊的喉咙”。[26]卡利卡特的问题就这样几乎不流血地解决了。后来,这座城市变成了一个落后的穷乡僻壤,它原先欣欣向荣的贸易全都转移到了果阿。同样的命运也降临到曾积极支持葡萄牙人的两座港口头上,即坎纳诺尔和科钦。所以,从长远来看,支持搞垄断的帝国主义者是没有好下场的。

在此期间,一名埃塞俄比亚使者来到了果阿。这是一个形迹可疑的角色,名叫马太,是埃塞俄比亚太后艾莱妮派来的。他代表少年国王(也就是葡萄牙人寻觅了许久的祭司王约翰),送来了一封信和真十字架的一块碎片。这个事件让葡萄牙人欣喜若狂,但也有人怀疑马太是个骗子。埃塞俄比亚人提议与葡萄牙人结盟,以粉碎埃塞俄比亚以北的穆斯林势力;他们甚至提议了一个计划,将尼罗河(它浇灌着埃及肥沃的三角洲地带)上游改道。这个恢宏的计划对阿尔布开克很有吸引力,他相信马太真的是埃塞俄比亚使者,并让他随同香料舰队于这年冬季返回曼努埃尔一世那里。马太得到了葡萄牙国王的热情接待。阿尔布开克似乎万事如意,一切顺利。

丢勒绘制的曼努埃尔一世的犀牛图

大约在同一时期,他给曼努埃尔一世送去了两只罕见的动物,一头白色大象(科钦国王的礼物)和一头同样珍稀的白色犀牛(坎贝苏丹的礼物)。这是自古罗马时代以来,欧洲人看到的第一头活的犀牛。这两只动物在里斯本引发了轰动。大象被游街展示。人们还特地建造了一个围场,让这两头野兽打斗,请国王观看。但大象感觉到对手的厉害,恐惧地逃开。1514年,曼努埃尔一世决定举行一次公开的盛大活动,以彰显他的统治的强盛,并宣扬对印度的伟大征服。他让自己的使者特里斯唐·达·库尼亚将大象送给教皇。一百四十人的队伍,包括一些印度人,带着一大群的野兽——许多豹子和鹦鹉,以及一头黑豹,来到了罗马。围观群众人山人海。大象由象夫牵着,背上承载一座白银的“城堡”,里面装着赠给教皇的贵重礼物。这头大象被取名为汉诺,典故是汉尼拔在意大利的大象。

在教皇面前,汉诺三次鞠躬,并向神圣教会的红衣主教们喷洒了一桶水,让他们感到好玩但也窘迫。汉诺立刻成为大明星,艺术家们为它画像,诗人们为它写诗,有一幅现已佚失的壁画描绘的就是它。它还是一份耸人听闻的讽刺小册子《大象汉诺的最后遗嘱》的主题。它被养在一座专门建造的房舍内,参加了许多游行,深得教皇宠爱。不幸的是,汉诺的饮食安排不太好,它来到罗马两年后,因吃了含有金粉的泻药而死去,享年七岁。汉诺临终前,哀恸的利奥十世陪伴在它身侧,并为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曼努埃尔一世给教皇的另一件礼物犀牛更倒霉。它戴着一个绿色天鹅绒项圈,从里斯本坐船出发。1515年,它乘坐的船在热那亚沿海失事沉没。犀牛因为被锁着,溺死了,后来被冲刷到海岸上。它的皮被剥下,送回里斯本,做成了标本。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读到了一封描绘这头犀牛的信,可能还看到了一幅素描。他没有亲眼看过这头犀牛,但为它制作了那幅著名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