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扎莫林(第5/9页)
随后是气氛高度紧张的谈判。一艘小船前来,提议用迪亚士换回印度人质。达伽马始终满腹狐疑,认为他的部下已经遇害,对方只是在争取时间,“等待麦加的船只来俘获我们”。[33]于是他表现得非常强势,威胁称如果不释放他的部下,他就炮击城市,并将人质斩首。他又一次虚张声势地沿着海岸驶走。
卡利卡特城内的人们显然大感震惊。扎莫林命令把迪亚士带来,努力解决棘手的难题。他提议用迪亚士换回葡萄牙船上的人质,并通过两次翻译——先从马拉雅拉姆语翻译成阿拉伯语,然后从阿拉伯语翻译成葡萄牙语——向迪亚士口述了一封给曼努埃尔一世国王的书信。这封信是由迪亚士“按照该国的风俗”[34]用铁笔写在棕榈叶上的,大意是:“您宫廷的绅士瓦斯科·达伽马来到了我国,我很高兴。我国盛产肉桂、丁香、姜、胡椒和宝石。我请你们用黄金、白银、珊瑚和鲜红色布匹来交换。”[35]扎莫林可能是在为将来与葡萄牙的贸易打基础。他还允许葡萄牙人竖立一根石柱,这是表达葡萄牙人意图的不祥的“名片”。
在海上,讨价还价还在继续。迪亚士被带来,在一艘划桨船上交换人质,因为跟随而来的印度人都不敢踏上“圣拉斐尔”号。石柱被绞车搬运到小船上,十二名[36]印度人质中的六名被释放。至于剩余六名人质,达伽马承诺:“如果次日他的商品被归还,他就释放他们。”[37]第二天,来了一位出乎意料的客人。突尼斯人孟塞德恳求上船。因为他帮助不受欢迎的葡萄牙人,已经遭到了当地人的仇视,他为自己的生命担忧。后来,七艘小船运载着商品和很多人来了。之前的约定是用人质换取这些商品,但达伽马食言了。他专横跋扈地决定放弃这些商品,把人质运回葡萄牙。他离开之前抛下一句话:“好自为之,因为他(达伽马)希望很快就重返卡利卡特,那时他们就会知道,我们是不是贼。”[38]达伽马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于是我们扬帆起航,返回葡萄牙,为了我们伟大的发现而欢呼雀跃。”[39]日记作者心满意足地写道。
他们已经结下了冤仇。扎莫林对葡萄牙人的誓言怒火中烧,派遣一大队船去追击。8月30日,葡萄牙船只因为海上无风而动弹不得,被卡利卡特人追上了。“大约七十艘船接近我们……船上挤满了身穿用红布制成的某种胸甲的人。”[40]在对方进入大炮射程后,葡萄牙人的射石炮轰鸣起来。双方激战了一个半小时,后来“出现了暴风雨,把我们吹向外海;他们奈何不得我们,便调头返回了,而我们继续按照自己的航线前进”。这是印度洋上葡萄牙人与当地人之间许多场海战中的第一场。
葡萄牙船队深入大洋之前,还要经历一些纠葛。船只状态不佳,而且需要淡水。他们沿着海岸非常缓慢地航行,寻找水源,从当地渔民那里受到友好的接待,用物品交换食物,并收割了一些生长在岸边的野肉桂。9月15日,他们在一座岛上竖立了他们的第三根石柱。几天后,他们在一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小岛登陆。从当地印度人那里,他们误将这个群岛的名字听成了安贾迪普。
这一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9月22日,他们遭到了来自卡利卡特的一支小船队的第二次攻击,但葡萄牙人的炮火将打头阵的敌船严重击伤,其他敌船闻风而逃。葡萄牙船只的存在引起了当地人持续的兴趣和猜疑,达伽马发现在沿海地区越来越不舒服。随后两天,有小船作为代表驶来,船上的人挥舞着表示友好的旗帜。达伽马鸣炮示警,将其打退。到葡萄牙船上拜访的人带来的消息互相矛盾。又有人友好地前来拜访葡萄牙人,还带来甘蔗作为礼物,但也被打退了。葡萄牙人越来越相信,当地人的好奇通常掩饰着某种歹毒用心。当地渔民警示他们,来“友好拜访”他们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狄摩吉的当地的著名海盗,他将在葡萄牙人后来的故事里扮演重要角色。
葡萄牙人将“贝里奥”号拖曳到海滩,在将船倾侧后进行清扫和修理时,又有客人来访。这是个衣冠楚楚的人,会说威尼斯方言,称达伽马为朋友。他有个故事要告诉葡萄牙人。他是个基督徒,后来被俘虏,被强迫改信伊斯兰教,“不过内心始终是个基督徒”。[41]他现在为一位富裕的领主效力,领主派他送来消息:“我们(葡萄牙人)可以在他的国度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包括船只和给养。如果我们打算永久留下,他也会很高兴。”起初,这人说的话还头头是道,但渐渐地,葡萄牙人发现他“高谈阔论,谈及的事情极多,有时还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