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挫折让人变通(第4/4页)

所以,孔子现在变得现实了,不仅不再阻止学生们当家臣,甚至开始鼓励。毕竟,自己的学生如果都穷困潦倒,今后谁还来当自己的学生?

“君子生于世间,没有非要做的事情,也没有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怎样合理恰当,就怎样去做好了。”孔子说,半辈子的挫折,让他学会了变通。

按《论语》。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一次,子贡问怎样才能让自己实现老师所提倡的“仁”,孔子说了:“工匠要做好他的事情,首先就是要完善他的工具。对于你来说,当你住在一个国家的时候,跟随大夫中的贤能者去做事,与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

按《论语》。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如果用现代话来说,从前,孔子只想着要当国家高级公务员,想要改变国家。如今,知道要当国家公务员没有希望了,所以,开始勉励弟子们去好的公司打拼,与白领阶层交朋友。

子贡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老师实际上已经听从了自己的建议,降低了自我要求以及对学生们要求的标准。

不过,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子贡过了一段时间又想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子贡悄悄地来找孔子了。

“老师,我有一块美玉,是找个好匣子收藏起来,还是找个好价钱卖掉?”

“卖掉啊,卖掉才能产生价值啊,去找个好买家吧。”孔子说得毫不犹豫,要是放在从前,那可有好一番大道理来讲的。

按《论语》。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彻底明白了,老师卖不出去自己,现在要尽力把学生们卖掉,让学生们去寻找自己的前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