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盛极一时的秦帝国骤然崩溃(第5/8页)

李斯不来还罢,来了几次,没见到秦二世,倒是让赵高猜出了他的心思。

赵高不动声色,故意对李斯说:“现在百姓怨声载道,皇上却沉溺于声色犬马,真是让人担心啊!我早就想劝劝他,可是我的地位太低贱了。您是丞相,为什么不去劝劝他呢?”

李斯马上说:“是啊,我早想劝劝他了,可是我见不到他啊!”

赵高说:“那好办,我替您看着,只要皇上有空,就通知您来晋觐。”

李斯连连称谢。他就没想想,赵高能有那么傻?

此后的一个月,赵高果真有几次通知李斯来面圣。可是每次当李斯来到宫中,秦二世都“恰好”在跟女人淫乐,人没见着不说,还搞得秦二世很生气——丞相每次都在这个时候来找我,莫非是故意捉弄我?难道他在宫中安插了眼线,不然的话,他怎么次次都来得那么准?

赵高装作很吃惊的样子:“哎呀,这可太危险了!当初我们在沙丘的密谋,丞相可是参与了的。如果您做了皇帝,丞相还是丞相,心里肯定不舒服。他会不会是想以此威胁您,要您给他割地封王呢?”

秦二世最怕就是别人知道这件事,当时吓得脸色苍白,连声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赵高深思良久,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秦二世点点头,表示同意。

不久之后,李斯便被以谋反罪逮捕。同时被逮捕的,还有他的家人、族人、门客千余人。

一开始李斯坚持不认罪,可是在赵高下令打了他一千多板子后,他便忍受不住,自己主动写了认罪书。不消说,这份认罪书也是写得十分漂亮,秦二世看了之后,立刻给他判了死刑,而且是本书前面提到过的“具五刑”。

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一家被拉到咸阳腰斩。当李斯被押出牢门的时候,久违的阳光让他几乎睁不开眼。他突然对站在身边的二儿子说了一句:“我现在好想像从前那样,和你牵着家里那只老黄狗,一起出上蔡的东门追逐野兔啊!”

秦二世听人说到李斯的这句遗言,不觉哑然失笑。他并不知道,就在他深居宫中、不问世事的时候,山东义军四起,秦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

十四年,从统一到灭亡

给大秦帝国敲响丧钟的是两个洗脚上田的农民,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陈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两句传世名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他还是地主家的长工,光着膀子在地里锄禾日当午。累了,他就站在田垄上发愣,若有所思地看着远方,突然对身边的人说:“有朝一日富贵了,我是不会忘记你们这些人的!”(苟富贵,无相忘!)

大伙都笑了:“像你这样种田,种到什么时候才能富贵哟!”

陈胜长叹一声,就说了那句话。

说第二句话的时候,他已经是大秦帝国的一名屯长。公元前209年的七月,他和副屯长吴广带着九百名壮丁前往北方的渔阳戌守边疆,不巧在蕲县大泽乡遇到连日大雨,道路被冲毁,一连十余天动弹不得,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前进吧,秦朝的律法严酷,不能按时抵达渔阳,就是死罪。

后退吧,同样也是死罪。

陈胜和吴广没有太多犹豫,他们杀死了押送他们的两名军官,然后陈胜当着九百人的面说出那句振聋发聩的话。

任何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企图,都将大大降低这句话所带来的震撼。

在此之前的数千年间,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君权神授”的观念,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神的赐予,高贵的血统是统治者之所以成为统治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陈胜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樊篱,仅仅用八个字便道出了一个被隐瞒了数千年的事实:王侯将相,压根就没有什么高贵的血统!

这之后又过了两千年,一个名叫鲍狄埃的欧洲人用笔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从来就没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经狄盖特谱曲后,这首著名的《国际歌》被传唱于世。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国际歌》的激励下投身于革命,为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写下了绝佳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