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孔子周游列国(第14/27页)

公孙雄看了看勾践,又看了看范蠡,大哭而去。

勾践越想越不是滋味,姑苏城破之日,他派人对夫差说:“寡人想将你安置在越国,赐给一百户人家。”夫差拜谢说:“多谢好意,只不过我已经老了,不能再侍奉大王啦。”说罢引剑自杀,留下一句遗言:“下葬的时候,将我的脸遮住,因为我无脸见子胥。”

《史记》记载,勾践命人将夫差厚葬,将吴国并入越国,然后引军北上渡过淮河,与齐、晋等诸侯相会于徐州,而且派人向周天子进贡。周元王派人赐给勾践胙肉,任命其为“伯”,也就是诸侯之长。勾践南归之后,将淮河上游的土地赠给楚国,归还吴国侵占的鲁、宋等国土地。那时候,越军横行于江淮流域,诸侯无不俯首称臣,勾践因此号称霸王。

在中国的历史上,“春秋五霸”有多种解释,最权威的解释当然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但也有很多人支持将夫差和勾践列入五霸,开除掉秦穆公和宋襄公。从夫差、勾践的实际表现来看,后面一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勾践灭吴之后,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范蠡便带着自己的亲信,悄然离去了——据众多野史记载,西施也跟着他一起走了。走的时候,范蠡给文种留下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越王这个人,长脖子鹰钩嘴,可以共患难,不可同享乐。您何不学我激流勇退,退出他的视线?”文种舍不得离开越国,于是称病不朝,以为可以幸免于难。不久之后,有人向勾践打小报告,说文种想要谋反。勾践赐给文种一把宝剑,说:“您教给寡人伐吴九术,寡人只用了其中的三术,便打败了吴国,剩下的几术都还给您,您可以带着它们到九泉之下帮助先王打仗。”文种只好自杀。

范蠡来到齐国,隐姓埋名,给自己取了个“鸱夷子皮”这样怪怪的名字,在海边耕田种地。由于经营有方,数年之后,范蠡父子便成为齐国有名的富翁。齐国人听说他有才能,想请他出来做官,而且是做宰相。他喟然长叹说:“我居家则成为千万富翁,做官则非卿即相,这可真不是件好事。”于是将财产分给朋友和乡亲,只带了些贵重的珠宝,偷偷离开,来到陶地(今山东省定陶境内)隐居,自称姓朱。陶地是当时的交通枢纽,商贾云集。范蠡在那儿耕田放牧,买地经商,没过几年,又积累起成千上万的财产,天下人都尊称其为陶朱公。

另外还有一个人物的命运有必要作一番交代。吴国灭亡之后,伯嚭认为自己当年为勾践说了不少好话,替越国办了不少事,勾践必不至于为难他。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勾践进城后第一件事便是将他抓起来杀了。端木赐曾经多次和伯嚭打交道,对伯嚭的评价是:“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据说,至今江浙一带,仍有些地方用“伯嚭”来形容吹牛说谎、言不足信的人。

【孔子周游列国(上):路在何方】

黄池之会后,吴国迅速衰落,多年来一直受到吴国控制的鲁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公元前481年春天,鲁哀公带领群臣狩猎大野(今山东省巨野境内),叔孙州仇的家臣子鉏商在巨野泽中猎获一头奇怪的动物,体型像鹿,尾型像牛,全身鳞甲,头上独角。这怪物把大伙都吓坏了,以为是不祥之物,但又不敢妄下结论,不知如何处理。有人突然想起,孔丘博古通今,无所不知,连防风氏的骨头都认得,想必也能认得出这头怪兽。人们于是将怪兽送到孔丘家里。孔丘看了之后,很肯定地说:“这是麒麟。”至于麒麟究竟是什么动物,后人一直争论不休,现代生物学也给不出一个结论,有人认为是天上有地下无的神兽,有人认为就是非洲来的长颈鹿,本书作者学识有限,在此不进行讨论。

这一年,孔丘七十一岁。两年前,他才结束了十余年的流浪生活,回到曲阜。

孔丘从大司寇任上离开鲁国,是公元前495年的事。据《史记》记载,当时齐景公对孔丘十分忌惮,曾问自己的大臣:“孔丘在鲁国为政,鲁国必然强大,对齐国大大的不利,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离开?”有人建议说,最好的办法是让他感到沮丧,心灰意懒而自动离开。于是齐景公在国内精选美女八十人,让她们穿着性感的衣服跳舞;又挑选了一百二十匹好马,训练成舞马,可以随着音乐的节拍而翩翩起舞。这两百人马杀到曲阜,立刻引起了轰动,季孙斯微服前往观看了三次,仍然觉得不过瘾,干脆向鲁定公请了假,成天泡在戏园子里观看演出,不理政事。季孙斯的家臣,孔子的学生仲由都看不下去,对孔丘说:“先生可以走了。”孔丘闭着眼睛,思索了半天,说:“今天国家要举行郊祭,如果大夫们还能分到祭肉的话,我就留下。”在孔丘看来,所谓国家大事,无非“祀与戎”,就算鲁哀公和季孙斯不理朝政,只要在祭祀的时候表现得像个样子,也就可以了。没想到季孙斯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和舞马,连续三日没有上朝,祭祀的时候也没给大伙儿分肉。孔丘万念俱灰,果断地带着学生离开了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