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四客卿史实考论》序札马剌丁与《大一统志》(第6/7页)
的元代汉字音译,这是一种类似我国古代浑天仪,但能用来运转窥测的仪器。六、“苦来亦阿儿子,汉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圆之广袤、道里之远近。”“苦来亦阿儿子”乃波斯语kura-yi arz
的元代汉字音译,即地球仪。
七、“兀速都儿剌不,定汉言,昼夜时刻之器。其制以铜如圆镜而可挂,面刻十二辰位、昼夜时刻,上加铜条缀其中,可以圆转。铜条两端,各屈其首为二窍以对望,昼则视日影,夜则窥星辰,以定时刻,以测休咎。背嵌镜片,三面刻其图凡七,以辨东西南北日影长短之不同、星辰向背之有异,故各异其图,以画天地之变焉。”“兀速都儿剌不”乃波斯语usturlāb
的元代汉字音译,是一种根据日光投影和星辰方位确定时刻的仪器。
上述仪器的回回名的原名,虽然有些是阿拉伯字,但汉字注音所依据的却是波斯语式的发音,甚至反映出波斯语表示修饰关系的语法耶札菲(ezāfa)结构,足见札马剌丁的母语是波斯语。人们不禁会要问,札马剌丁是回回人,母语为波斯语,不通汉语,连日常交往也要依靠通事,而《大一统志》以汉文写成,他怎么能完成这件工作?笔者认为,这件事要从两个层面来看。首先他是科学家。要绘制包括蒙元帝国全部疆域的舆图,就要将穆斯林地理文献与汉文图志拼合在一起,没有回回地理学家的参加是不可能的。且汉地科学传统上认为天圆地方,而伊斯兰科学界继承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传统,认为大地是球形的。编写《大一统志》这样一项前无古人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汉、回学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其次,札马剌丁作为秘书监的负责人,他在这项工作还担负学术领导工作。《秘书监志》记载:
至元二十二(1285)年六月二十五日,中书省先为兵部元掌郡邑图志,俱各不完。近年以来,随路京府州县多有更改,及各处行省所辖地面,在先未曾取会。已经开坐沿革等事,移咨各省,并札付兵部,遍行取勘去。后据兵部令史刘伟呈,亦为此事。施行间据来呈,该准上都秘书监关。札马剌丁奏:“太史院历法做有,《大元本草》做里体例里有底,每一朝里自家地面里图子都收拾来,把那的作文字来。圣旨里可怜见,教秘书监家也做者,但是路分里收拾那图子,但是画的路分、野地、山林、里道、立堠毎一件里希罕底,但是地生出来的,把那的做文字呵,怎生?”奉圣旨:“那般者,钦此。”呈乞照详事。得此。六月十三日与本监焦尚书、彭少监等议得:翰林院、兵部各差正官,与本监一同啇量编类,似为便当。得此,除已札付兵部,摘委兵部郎中赵奉议,及札付翰林院依上差官外,仰照验钦依圣旨事意施行。
至元二十三年(1286)八月二十九日,本监照得钦奉圣旨:“编类地里图文字,钦此。”(注:高荣盛点校本,第72页。标点符号笔者有更动。)
元初各地图志掌于兵部。一统天下之后,各地行政区划与地名皆有变动。为此札马剌丁要求,按以前太史院编修历法,有关部门编修《大元本草》的办法,大集天下资料,将各地所藏图志收拢至秘书监。此议得到世祖的批准。编修《大一统志》是一项工程浩大的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此后札马剌丁在数年中,一直为汇集资料而努力。至元二十三年(1286)三月初七日,他上奏道:
一奏:“在先汉儿田地些小有来,那地理的文字册子四、五十册有来。如今日头出来处、日头没处,都是咱毎的,有的图子有也者,那远的他毎怎生般理会的?回回图子我根底有,都总做一个图子呵,怎生?”么道奏呵。“那般者。”么道圣旨了也。
这是说,元初蒙古军控制部分汉地时,所收集的汉文地理图志约有数十册。但如今从日出至日没之地(注:用今日的言语便是:东起太阳升起的太平洋之滨,西至太阳下落的地中海之地。),均是蒙元领土。除了已有的图志之外,边远的地方也应考虑在内。札马剌丁已经收集了一些伊斯兰世界的图志。为此他提议将汉地图志与伊斯兰图志拼在一起。此议也得到世祖的批准。向各省发出征集图志的通知后,各地并未很快上报。为此札马剌丁在同年八月再次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