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第4/7页)
子贡回报吴王说:“我恭敬地把大王的话告知越王。越王非常恐惧,说:‘我不幸,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竟得罪了吴国,以致军队打败仗,自身受耻辱,栖息在会稽山上,国家变成废墟荒地,幸得大王的恩赐,使我得以捧着祭品、举行祭礼,这恩德我死也不敢忘记,还敢图谋什么!’”五天后,越国派遣大夫文种对吴王叩头说:“东海差役之臣我勾践使者臣子文种,冒昧上言大王下属向大王左右问安。刚刚私下听说大王将派遣大义之师,诛伐强敌,救援弱国,围困强暴的齐国而安定周王朝,请允许把我越国境内三千士兵全部出动,我请求亲自披坚甲、执锐器,来率先冲锋陷阵。所以越国下臣文种奉献祖先珍藏的宝器,二十件铠甲,斧钺、屈卢矛、步光剑,用来庆贺贵军官兵。”吴王非常高兴,转告子贡说:“越王想亲自跟从我征伐齐国,可以吗?”子贡说:“不行。使人家的国内空虚,尽用人家的士兵,又要让人家的国君跟从您,这样是不道德的。大王可以接受它的礼物,吸收它的部队,但要辞却它的国君随行。”吴王听从了,就辞谢越王。于是吴王就出动九个郡的部队攻打齐国。
子贡便离开吴国前往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计谋不事先确定就不能够应付仓猝的事变,军队不事先训练就不能够战胜敌人。现在齐国跟吴国将要交战,吴国如果打败了,越国一定乘机扰乱它;如果战胜了齐国,一定会率领它的部队逼近晋国边境。”晋君大为恐慌,说:“对这该怎么办?”子贡说:“修造兵器,休养士卒,来等待它。”晋君答应了。
子贡离开晋国前往鲁国。吴王果真跟齐国人在艾陵作战,沉重地打击了齐国军队,俘获了七个将军的兵马,却不回师,果真率领部队逼近晋国边境,同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国和晋国争强斗胜。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越王听到这一消息,渡江袭击吴国,在距离吴国都城七里远的地方驻军。吴王听到这个消息,离开晋国回去了,同越军在五湖一带作战。三次战斗吴军都失败了,城门失守,越军就包围了王宫,杀戮了吴王夫差和他的相国。灭吴后三年,越国称霸东方。
所以子贡一次出使,使鲁国存在,齐国动乱,吴国破灭,晋国强盛而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局势打乱了,十年期间,五个国家的局势各有变化。
子贡爱好从事贱买贵卖的生意,随时转换货物资财。他喜欢赞扬人家的优点,但不能隐瞒别人的过失。他曾经担任鲁国、卫国的相国,家财累积千金,最后死在齐国。
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子游结束学业以后,做了武城官吏。孔子经过武城时,听到管弦歌曲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子游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之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习了礼乐之道,就容易听役使。”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是开个玩笑而已。”孔子认为子游熟悉古代文献。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子夏问:“美人微妙的笑容多好看呀,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呀,仿佛洁白的生绢染上了绚丽的色彩!这三句诗说的是什么?”孔子说:“绘画这事情是最后涂上白色。”子夏说:“礼仪也是最后的事吗?”孔子说:“卜商,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啊。”
子贡问:“颛孙师跟卜商哪一个贤能?”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份,卜商有些不足。”子贡说:“这样就是颛孙师强一些吧?”孔子说:“过分又好比不足。”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君子的儒生,不要做一个小人的儒生。”
孔子死后,子夏住在西河教授生徒,是魏文侯的老师。他的儿子死了,为此哭得双目失明。
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子张询问怎样求取俸禄,孔子说:“多听,保留有疑问的问题,谨慎地谈论其他没有疑问的问题,就能少犯错误;多看,搁下有危险的事情,谨慎地施行其他没有危险的事情,就能少生悔恨。言论少犯错误,行为少生悔恨,俸禄就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