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第6/6页)

憎恨韩国,不喜欢安陵氏是可以的,不担心秦国,不爱南部地区那就错了。从前,秦国在河西晋国故地,国境离大梁千里,中间既有黄河大山阻隔,又有周、韩作缓冲地带。自从林乡战役到现在,秦军七次打败魏军,五次进入囿中,边境的城邑尽被占领,文台被摧毁,垂都被焚烧,林木被砍伐,麋鹿都死尽,国都大梁被包围。秦军又长驱到大梁北,东边到达陶邑、卫邑的郊外,北边到达平监。所丧失给秦国的土地,包括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个,名城数百座。秦国仅在河西晋国旧地,距大梁千里,而祸患就已经这样了。又何况让秦国灭亡韩国,占有郑国的旧地,中间既无河山阻隔,又无周、韩作缓冲地带,距离大梁只有百里,大祸一定由此而来。

从前,合纵没有成功,是因为楚国、魏国互相猜疑,韩国不肯参加。现在韩国遭受战祸已经三年,秦国迫使它屈从媾和,韩国知道将要灭亡,但不肯屈从,反而送人质到赵国,请求为诸侯打先锋,和秦军战至兵刃断毁。在这种情况下楚国、赵国必定愿意集兵合作,因为它们都知道秦国的欲望无穷,不全部消灭诸侯使天下臣服,绝不会罢休。所以我愿意用合纵的主张侍奉君王,希望君王赶快接受楚国、赵国的盟约,挟持韩国的质子保护韩国,而后索取旧地,韩国一定会交还。如此士民不劳苦就得到旧地,这样做功利胜过和秦国共同攻打韩国,又避免了与强秦为邻的祸患。

保存韩国从而安定魏国,而有利于天下,这是君王遇到的天时。开通韩国上党与共、宁的道路,使道路经过安成,对过路的商贾征收过境税,这等于魏国又把韩国的上党作了抵押。现在有了这些税收,足能使国家富裕。韩国一定感激魏国、亲近魏国、尊重魏国、畏惧魏国,韩国必定不敢反叛魏国,这样,韩国就等于是魏国的郡县了。魏国获得韩国为郡县,大梁、河外必定能安宁。现在不保存韩国,东西二周、安陵必定危险,秦军大败楚、赵联军以后,卫国、齐国将很害怕,那样天下诸侯西向奔赴秦国,朝拜称臣为时就不远了。

二十年,秦军围攻邯郸,信陵君无忌假称王命,夺取将军晋鄙的军队去援救赵国,赵国得救。无忌因而留居赵国。二十六年,秦昭王去世。

三十年,无忌回归魏国,率领五国联军攻打秦国,在河外击败秦军,赶走秦将蒙骜。魏国太子增正在秦国做人质,秦王愤怒,想囚禁魏太子增。有人替增对秦王说:“公孙喜本来对魏相说:‘请派魏军急速攻打秦国,秦王恼怒,必定囚禁太子增。魏王又因此发怒,再攻打秦国,秦国一定会伤害太子增。’现在君王囚禁太子增,正中了公孙喜的诡计。所以不如尊重太子增,与魏国和好,使魏国被齐国、韩国猜疑。”秦王才释放了太子增。三十一年,秦王嬴政刚即位。

三十四年,安矨王去世,太子增继位,这就是景盡王。信陵君无忌去世。

景盡王元年,秦军攻占我国的二十座城,设为秦国的东郡。二年,秦军攻占我国的朝歌。卫国迁徙到野王。三年,秦军攻占我国的汲地。五年,秦军攻占我国的垣、蒲阳、衍。十五年,景盡王去世,儿子王假继位。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刺秦王,秦王发觉了。三年,秦军引水淹灌大梁,俘虏魏王假,于是灭了魏国,设为郡县。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大梁的故城,故城中的人说:“秦军攻破大梁的时候,引河沟的水灌大梁城,三个月后城墙被水浸泡坏,王假请求投降,于是灭了魏国。”说话的人一致认为,魏王因为不重用信陵君的缘故,国家才削弱以至于灭亡。我认为不是这样。天意正要秦国平定天下,它的大业尚未完成,魏国即使得到阿衡一类的贤人辅佐,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