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第5/6页)

齐国、楚国联合攻打魏国,魏王派人向秦国求救,使臣络绎不绝,而秦国的救兵不来。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对魏王说:“老臣请求西去游说秦王,让秦国的救兵比老臣先出来。”魏王两次拜谢后,就准备车辆送唐雎出发。唐雎到达秦国,拜见秦王。秦王说:“你老人家疲惫不堪地远道而来,太辛苦啦!魏国几次派人求救,我已经知道魏国危急了。”唐雎回答说:“君王既然知道魏国危急,却不发救兵,我认为是替你出谋划策的大臣无能。魏国,是拥有万乘兵力的大国,然而所以向西侍奉秦国,称为东方的藩属,接受秦国赐给的冠带,春秋两季按时向秦国进贡祭品,是因为强大的秦国是可以信赖的盟国。现在齐国、楚国的联军已经在魏国都城的郊外会合,而秦国的救兵不发,也就是恃魏国不太急迫罢了。假使坐等魏国大急,它将被迫割地而加入合纵的行列,那时君王还救什么呢?一定等到危急才发兵救它,这样,将失掉一个东方的藩属魏国,而使齐、楚两个敌国强盛,那样对君王有什么好处呢?”于是秦昭王马上就发兵救援魏国。魏国又转危为安。

赵王派人对魏王说:“替我杀死范痤,我愿意献给魏国纵横七十里土地。”魏王说:“好。”就派官吏去逮捕范痤,包围了他的家,还没有捕杀。范痤趁机爬上屋顶,骑在屋梁上,对抓他的官吏说:“与其拿死的范痤交易,不如拿活的范痤交易。假如我死了,赵王不给魏王土地,那么魏王将怎么办呢?所以不如与赵王先划定割地,然后再杀我。”魏王说:“好。”范痤趁机给信陵君写信说:“范痤我,本是魏国的免职相国,赵王用割地为条件要求杀我,而魏王竟然听从他,有一天如果强秦也沿袭赵王的办法要求杀你,那么你将怎么办呢?”信陵君向魏王进谏,就把范痤释放了。

魏王因为秦国援救的缘故,想亲近秦国,攻打韩国,讨回以前的失地。信陵君无忌对魏王说:

秦人和戎翟习俗相同,有虎狼一样的心肠,贪婪暴戾,追逐利益,不讲信义,不懂礼义德行。如果有利可图,连亲戚兄弟也不顾,如同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它从未施厚恩积大德。所以宣太后是秦王的母亲,却由于忧伤而死;穰侯是秦王的舅舅,功劳没有人比他大,竟然把他驱逐了;泾阳君、高陵君两个弟弟没有罪过,而一再剥夺他们的封邑。秦国对待亲戚尚且如此,又何况对于仇敌的国家呢?现在君王和秦国联合攻打韩国,就会更接近秦国的祸患,我甚感疑惑不解。君王不懂得这个道理就是不明智,群臣不向君王讲清这个道理就是不忠诚。

现在韩国是靠母后辅佐幼弱的国君,国内有大乱,外和强大的秦、魏两国军队交战,君王认为韩国还会不灭亡吗?韩国灭亡,秦国将占有郑地,和大梁相邻,君王认为能安全吗?君王想得到原来的土地,如今就依仗与强秦亲近,君王认为这样有利吗?

秦国不是安分的国家,韩国灭亡后必将再挑事端,再挑事端必定找容易的和有利可图的目标,找容易的和有利可图的目标必定不找楚国和赵国。为什么呢?如果越大山跨黄河,穿越韩国的上党而进攻强大的赵国,是重蹈阏与战败的覆辙,秦国必定不肯这样做。如果取道河内,背向邺、朝歌,横渡漳水、滏水,和赵军在邯郸外决战,是重演知伯的祸害,秦国又不敢。讨伐楚国,路经涉谷,跋涉三千里,进攻冥阨要塞,所走的道路太远,所攻打的目标太困难,秦国又不肯这样做。如果路经河外,背向大梁,右面向着上蔡、召陵,和楚军在陈郊决战,秦国又不敢。所以说秦国一定不会进攻楚国和赵国,更不会进攻卫国和齐国。韩国灭亡以后,秦国出兵的时候,非进攻魏国不可。

秦国本来拥有怀、茅、邢丘,又在篞津筑城进逼河内,河内的共、汲一定危险;秦国如占有郑地,得到垣雍,挖开荧泽引水灌大梁,大梁一定失陷。君王派使臣联合秦国进攻韩国已是大错,又在秦王面前中伤安陵氏,秦国早就想灭亡它了。秦国的叶阳、昆阳与魏国的舞阳相邻,听任使臣毁恶安陵氏,坐视秦国攻灭安陵氏,秦军就会绕过舞阳北边,向东进逼许地,这样,南部一定危险,这对魏国没有害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