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第7/13页)

十七年,武灵王走出九门,修建野台,用来瞭望齐和中山的边境。

十八年,秦武王和孟说举龙纹赤鼎,摔断了膝盖而死亡。赵武灵王派代相赵固到燕国迎秦公子稷,送回秦国,立为秦王,这就是昭王。

十九年春天正月,武灵王在信宫举行盛大朝会。召见肥义和他议论天下大事,五天才谈完。武灵王向北略取中山的土地,直到房子县,就前往代地,向北到达无穷,西到达黄河岸边,登上黄华山顶。召见楼缓谋划说:“我先王趁着世事的演变,做了南边属地的君长,连缀漳河、滏水险阻要塞,修筑长城,又夺取蔺、郭狼,在荏地打败林胡,但大功还没有完成。如今中山国插在我的腹心部位,北边有燕国,东边有东胡,西边有林胡、楼烦、秦、韩的边界,却没有强大的兵力自救,这样会亡国的,怎么办呢?要成就高于世人的功名,一定会有抛弃陋俗的连累。我想改穿胡人的服装。”楼缓说:“好。”但群臣都不愿意。

这时肥义侍坐在旁。武灵王说:“简、襄二主的功业,就在于考虑到从胡人、翟人那里得到利益。做臣子的人,受宠时应该有孝、悌、长、幼、顺、明的德行,通达时应该有利于百姓增益君主的业绩,这两点是臣子的职分。如今我想继承襄主的业迹,开拓胡人、翟人居住的地区,只怕我终生找不到这种利民益主的能臣。我穿胡服是为了削弱敌人,事半功倍,可以不耗尽百姓的劳力,而继续简、襄的功业。大凡有高于世人功业的人,就要承担抛弃陋俗的连累;有独特智慧谋略的人,往往遭受傲慢百姓的怨恨。如今我想教百姓穿胡服,练习骑射,但世俗的人一定会议论我,怎么办呢?”肥义说:“我听说对事犹豫就不会成功,对行动犹豫就不会成名。君王既然决定承担抛弃陋俗的谴责,那就不必顾虑天下众人的议论了。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会附和世俗的见解,成就宏大功业的人,不会谋求与凡夫商议。从前虞舜在苗人中跳舞,夏禹赤膊进入裸国,他们不是为了满足欲望和快乐,是致力于讲论道德而便于成功。愚蠢的人在事成以后还不明白真谛,聪明的人在事成以前就已明察秋毫,那么君王何必犹豫呢?”武灵王说:“我不犹豫改穿胡服,我恐怕天下人讥笑我。狂人的快乐,正是聪明人的悲伤;愚人的讥笑,正是贤能人的明察。世上有顺从我的人,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纵然是驱使世上的人都来讥笑我,胡地和中山国我必定占有它。”于是就改穿胡服了。

武灵王派王緤告诉公子成说:“我已穿上胡服,将这样朝会群臣,也希望叔父穿上它。居家听从父母,为官听从国君,是古今公认的行为准则。儿女不准反对父母,臣子不准背叛君王,是上古通用的道理。现在我发布命令改变服装而叔父不穿,我怕天下人议论这件事。治理国家有常规,以有利于百姓为根本;从事政治有原则,以命令能推行为至上。修明德政先要晓喻平民百姓,而推行政令就要先取信于贵族。现在改穿胡服的目的,不是为了纵情享乐。办事有奋斗目标才能建立功业,事成功立,然后才知道这样做是好的。如今我怕叔父违背从政的原则,因此提出来帮助叔父考虑。况且我听说,推行有利国家的事,行为不会邪恶,施政依靠贵戚的人,名望不受损害,所以希望借助您叔父的威望,用来成就穿胡服的功业,派王緤去拜见叔父,请你改穿胡服。”公子成拜了拜叩头说:“我本来听说君王已经穿上胡服。我没有才能,卧病在床,不能趋走君王面前进说一言。君王命令这样做,臣斗胆回答,是为了竭尽自己的愚忠。说:我听说,中国是聪明睿智的人居住的地方,万物财货聚集的地方,贤人圣人推行教化的地方,仁义实行的地方,《诗》、《书》礼乐应用的地方,奇巧技能试验的地方,远方观光奔赴的地方,蛮夷倾心学善的地方。如今君王舍弃这些而穿远方的服装,改变古时的教化,更换古时的常道,违背百姓的心愿,激怒学者,远离中国传统,所以希望君王慎重考虑这件事。”使者王緤把这些话告诉给武灵王。武灵王说:“我本来就听说叔父有病,我要亲自前去请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