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第10/15页)
六月,晋国又恢复了卫侯的地位。壬午日,晋侯渡过黄河北归回国。赏赐有功的人员,狐偃得头功。有人说:“城濮之战,是先轸的谋略。”文公说:“城濮之战,狐偃劝我不要失信。先轸说‘用兵以打胜仗为上’,我用它获得胜利,然而这话只能有利于一时,狐偃的话却是千秋万世的功业,怎么能以一时的利益超越万世的功业呢?因此给狐偃记头功。”
冬天,晋文公与诸侯在温地会盟,想率领诸侯朝见周王。担心力量不够,怕诸侯有反叛的,于是派人告诉周襄王到河阳巡狩。壬申日,就率领诸侯在践土朝见周王。孔子读史书读到对晋文公的记载,说“诸侯无权召唤周王相见”。“周王巡狩河阳”的记载,是《春秋》故意隐讳这件事。
丁丑日,诸侯围攻许国。曹伯的大臣有人劝晋侯说:“齐桓公会合诸侯扶植异姓国家,如今君王会合诸侯却灭亡同姓国家。曹国,是叔振铎的后代;晋国,是唐叔的后代。会合诸侯而灭亡兄弟国家,不符合礼仪。”晋侯高兴,恢复了曹伯的封地。
这时晋国开始建立三行军制。荀林父统率中行,先鄃统率右行,先蔑统率左行。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同围攻郑国,因为它在文公流亡路过时无礼,以及城濮之战时帮助楚国。围攻郑国,想得到叔瞻。叔瞻听到这个消息后,自杀了。郑国带着叔瞻的尸首告诉晋君。晋君说:“一定要得到郑君才甘心。”郑君恐惧,于是暗中派人对秦缪公说:“灭亡郑国,增强晋国,对晋国来说颇有所获,而秦国却没有任何收获。君王为什么不放弃进攻郑国,保留一个东边道路上的朋友呢?”秦缪公高兴,撤走军队。晋国也撒退军队。
九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儿子襄公欢继位。
这一年,郑伯也去世。郑国有人把国家出卖给秦国,秦缪公派兵前往偷袭郑国。十二月,秦兵路过我晋国的郊野。
襄公元年春天,秦军经过周京城,骄横无礼,王孙满讥讽他们。秦军行至滑国。郑国商人弦高正准备到周京城去做生意,遇上他们,就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秦军惊慌而退,灭掉滑国返回。
晋国先轸说:“秦缪公不听蹇叔的话,违反他民众的心意,这可以攻击。”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对先君的恩德,就攻击它,不可以。”先轸说:“秦国欺侮我们新君孤弱,讨伐我们的同姓国家,还有什么恩德可以图报?”于是发兵攻打秦军。晋襄公身穿黑色的丧服。
四月,在殽山打败秦军,俘虏秦军的三个将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而归。于是襄公身穿黑色的丧服安葬了文公。
文公的夫人是秦国女子,对襄公说:“秦国想得到他的三个将领并杀死他们。”襄公答应,遣他们回国。先轸听到这个消息,对襄公说:“祸患从此产生了。”先轸急去追赶秦将。秦将渡黄河,已经在船上,见先轸来叩头道谢,终于没有再返回。
三年以后,秦国果然派孟明视领军讨伐晋国,报复殽山战役时被打败,攻占晋国的汪邑以后撤退。
四年,秦缪公调动大军讨伐我晋国,渡过黄河,夺取了王官,在殽山为秦国阵亡的将士建陵墓后离去。晋军恐惧,不敢出战,就据城坚守。五年,晋军攻打秦国。夺取新城,报复王官战役。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都去世,赵盾代替赵衰执政。
七年八月,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晋国人因为多次罹难的缘故,想立年长的为国君。赵盾说:“立襄公的弟弟雍。他性好善良而且年长,先君又喜爱他;并且他和秦国亲近,秦国原本是友好的邻邦。立善良的人国家就稳固,服事年长的人就和顺,侍奉先君喜爱的人就是孝顺,结交旧好就安宁。”贾季说:“不如立他的弟弟乐。辰嬴曾受到两位国君宠爱,拥立她的儿子,百姓一定安附。”赵盾说:“辰嬴的地位低贱,顺序排在九个人以下,她的儿子有什么威望!况且受两位国君宠幸,这是淫乱。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投靠大国而出居在小国,这是孤立。母亲荒淫,儿子孤立,没有威望;陈国小而且距离远,没有后援。怎么可以呢?”派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赵盾罢了贾季的官,因为他曾杀死太傅阳处父。十月,安葬襄公。十一月,贾季逃奔翟国。这一年,秦缪公也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