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第6/10页)
德性是人性的根本,音乐是德性的花朵,金石丝竹是音乐的器材。诗章是表述人们的心志,歌唱是咏叹人们的声音,舞蹈是挥动人们的形体。这志、声、容三种都根据人的内在心性表现出来,然后音乐的气息才跟着形成。所以情感深厚就表现出文采明显,气息盛大就显示天下都安宁,调和顺畅聚积在内心,而鲜艳花朵萌发在外面,只有音乐不可以弄虚作假。
音乐是人的心理活动,声音是音乐的形象,文采节奏是声音的修饰。有道德修养的人内心萌动感受时,用音乐来表现,然后整理音调节奏进行修饰。所以《大武》之乐首先击鼓用来表示警戒,舞蹈先向前走三步,用来表示所往的方向,二次开始向前走步,用来显示武王再次兴师伐纣的情事,最后结束演奏用来表示整饬凯旋,舞蹈动作矫健迅速但不过分急疾,歌唱节奏非常清雅幽深但不含混隐晦。欢乐自己有德能伐纣的心志,而不厌弃仁义大道;全面推行这一大道,不是私图自己的贪欲。所以人本来的性情表现出来以后,理义也就树立起来了,音乐演奏结束以后,所表现的德性便受到尊重;有道德修养的人因此更好多做善事,邪恶缺德的小人因此就会改正过错。所以说“教养百姓的方法,音乐是最大的事”。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礼乐不可以片刻离开自身”。致力学习音乐用来调治心性,那平易、正直、慈爱、诚实的思想就油然滋生了。平易、正直、慈爱、诚实的思想产生就欢乐,欢乐就安生,安生就长久,长久就天真,天真就神灵。天不说话但是诚信,神不恼怒但是威严。致力学习音乐,用来修养内在的心性;致力学习礼仪,用来约束自身的行为。约束自身的行为就庄重恭敬,庄重恭敬就严肃威仪。心中片刻不和畅不欢乐,卑鄙欺诈的思想就侵入啦;外貌片刻不庄重不恭敬,傲慢轻浮的思想就侵入啦。所以音乐,使人内心情志发生感动;礼仪,使人外貌形态发生感动。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和悦,礼仪的最高境界是顺畅。内心和悦外表顺畅,那么百姓看到他的脸色就不跟他争执了,看见他的容貌就不对他产生轻浮怠慢的思想了。在内心受仁德光辉的感动,百姓没有谁不接受听从的,在外表有道义理性的表现,百姓没有不接受顺服的。所以说“懂得礼乐的道理,提出并施行到天下,就没有难办的事了”。
音乐感动在人的内心,礼仪感动在人的外表。因此,礼仪的主旨是谦让,音乐的主旨是满足。礼仪谦让鼓励进取,用鼓励进取来达到尽善尽美;音乐满足就要节制,用有效节制来达到尽善尽美。礼仪谦让而不鼓励进取,就逐渐消失;音乐满足而不有效节制,就放任淫乱。因此,礼仪有往来而音乐有节制。礼仪得到往来回报就欢乐,音乐得到有效节制就安乐。礼仪的往来回报,音乐的有效节制,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
音乐就是娱乐,是人的性情所不能避免的。娱乐一定要发出各种声音,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方面,这是人的常情。声音动静,性情心术上的变化,全包含在这里了。所以人不能没有娱乐,娱乐不能忘记音响动静,音响动静不按规律,不能没有淫乱。古代帝王厌恶那种淫乱,所以制作《雅》《颂》的歌声来引导百姓,使百姓的歌唱满足娱乐需要而不放纵,使其中的歌辞足以含蕴义理流传不息,使那乐曲婉转平直洪亮收束的节奏,足以感动人向善的心性罢了,不让放纵的思想淫邪的气息得到接近,这是古代帝王建立音乐的道理。所以在宗庙里娱乐,国君大臣上下共同听音乐,没有谁不和睦恭敬;在同族乡里中间,长幼共同听音乐,没有谁不平和顺畅;在家里,父子兄弟共同听音乐,没有谁不和睦亲爱。所以说,音乐是审定人的歌唱来求得安定平和,按着乐器声音来修饰节奏,节奏调合用来构成乐章,这样用来调合父子君臣之间的和睦关系,使亿万百姓亲附,这是古代帝王建立音乐的道理。所以听那《雅》《颂》的声音,志向意气就得到扩大弘扬,拿着盾牌和斧头,练习俯仰屈伸的动作,容貌就会庄重了;走在表演舞蹈的行列中,按着音乐的节奏,在等级行列中也能摆正位置了,前进后退也能合乎整齐的步调了。所以说,音乐是天地的齐集,中和的总要,人情不能避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