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就在这儿生这儿长胡福贞口述(第6/8页)
寡妇也有嫁人的,在于你自己了,这家里有生活,能够养活你,你就守着,没辙了,那不嫁人她吃谁?别人也说呀,笑话呀,那她没生活,你笑话也不行啊。那搭儿大姑娘都白天娶,八抬大轿,寡妇都是夜里结婚,夜里一个破轿子,四个小鼓,噔吧噔吧噔吧噔吧,就是娶寡妇呢。现在结婚都放炮,那搭儿大姑娘不放,娶寡妇才放呢,放俩二踢脚,叫崩煞气。(娶寡妇)礼儿也简单多了,但也有媒人,也得放帖儿,也得合婚,也得走这程序。孩子也有带过去的,我们头前那个李德贞,她就是晚婚,晚婚就是二婚。她那老头跟我一边大,没结过婚,她带过来俩孩子,这边又生四个,一共六个。还有我们三孙子媳妇她妈这样的呢,前妻留下俩,她带过来俩,跟这边又生俩,得,三窝儿。那搭儿一个轰着两个赶着,没有说就一个孩子的,一个孩子叫秤砣生。
这儿真没有娶妾的,娶小的得有钱。我们有个表哥,叫品春,是我姑太太的孙子,行三,他比我大8岁,属狗的,跟咱们镶红旗这儿说了一个媳妇儿,跟我一边儿大,叫玉如,我三哥这儿不是有轿子铺吗,讲好了轿子,从这儿发轿,装上新人搭走了,娶了进城到饭庄子,结婚。他是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做官往南去了,就娶了一个小婆儿。这个玉如是大的,小的是南方人。
4.营房
胡:先盖的老营房,后盖的火器营。老营房是健锐营的,住的旗人跟我们不一样,都是一地方一旗。这儿是八旗都挨着。修火器营的时候本来打算修四旗,再到别的地方修四旗,后来地方没弄好,八个旗就都在这儿了,要不院子怎么都小呢,整个儿加了一排房。人家老营房一旗的院子都大着呢,现在老营房那儿房子还有,盖得好,农民盖的。我们小时候,周围有三合土打的围墙,东门西门,出去是老沟,通水到大河泄水的,家家都有沟眼儿。南门里边还有一庙,那时叫小东门。北门的门洞还有,门和墙什么的就没有了。西门也没有了。是解放后拆的。现在好家伙,有地方就下蛆,全给你盖上了房了,脏水满街流没人管。
营房都是一排排的,房子都一样,多少按人口,有三间的,有五间的,也有一个单间儿的。我们三爷爷四间,我们三间,都是北房,一明两暗,后头齐着这坨下来,有三间后厦。还有院,有门楼,胡同,一溜儿,从这口直通到东头都瞅见,西老墙能瞧见东老墙去。现在哪儿成啊,都截上了。原来不许截。屋里有隔扇,后面一个木炕,头里当间儿就是八仙桌,硬木八仙,硬木条案,家家都有这些东西,注135供着佛爷龛,头搁着五供,码千儿呀,香炉呀。供的是全佛,什么佛爷都有,纸的,好多呢。旁边有卡子桌。进门先有一个躺箱,得有两个箱子还长呢,这躺箱干吗呀?装袍子褂子,袍子褂子不能叠,都是这么样平搁着。箱子上有这么大的合页,这么大的锁。
那搭儿没这么挤,院里随便种花,什么都种。那时下雨也在房檐底下搁火,雨太大了搬到屋里头来,都不懂得盖厨房。从打地震,才盖小棚。
这儿是镶蓝旗,现在还有四旗,这边有个小街,居委会那道小街往北来,那边是正蓝旗,从这边过横街,二居(第二居委会)那儿是正黄旗,这边儿有道街,北边一直到银燕小学宽街那儿,镶白旗。在银燕小学后头是镶红旗、正红旗。西门里粮店是镶黄旗,靠北门是正白旗,南边十字街,东门西门对着,南边四旗,北边四旗。南门不对着北门,对着正红旗小庙,船形的,那边多,这边少,演武场在西门外,让飞机场给占了。
八旗六个关帝庙,门口这儿有一个,正蓝旗的那个庙在路口拐弯处,这儿还有一棵松树呢,是镶白旗小庙,那庙小。这道宽街往西,那破房还留着呢,那是正黄旗小庙。正白旗小庙在那个犄角上呢。正红旗没有小庙,镶黄旗没有小庙,为什么没有不知道。先头庙前边还有旗杆儿墩儿呢,初一十五升旗子,都是黄的,庙嘛。你问我信不信关公啊?反正你不信我信,我妈信,初一十五她烧香去。八旗6个庙,16眼井,是庙的门口都有井,一旗两个井,挑水去,现在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