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有庄与骚子营赵颐口述(第6/7页)

为什么呢?我爸爸有他的说法。“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姐姐全都定为地主成分,那时候拉出来斗,您说。我姐就问我爸爸,说您要是早把我给了主,我何必定为地主?我爸爸就说,我早把你给主,我使什么给?我要是聘姑娘,我得给嫁妆,就凭我这个门户,我不办事不成,我哪儿有钱?我又不工作,就得卖地。我还要维护我这个家庭呢,我怕人家说我把老家儿的产业全卖了,那会儿你爷爷死有人就说过我“三年抱粥锅”,我为了这个我就不能卖产业。这叫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我就问:“那谁说的您哪?”他说谁谁说的,我说那你们是狗咬狗,我爸就急了,说:“对,那会儿我们是老狗咬老狗,现在是小狗咬老狗。”真是这样啊,要维持这家庭,女儿就不能出嫁,就耽误着。我爸他舍不得钱呀,舍不得这地呀。我妈着急做不了主,还挨打呀。我大姐后来还是我给做主找的主,都是解放后了,她41岁结婚,42岁剖腹产。二姐比大姐小两岁,42岁结的婚,没有孩子。反正到我这儿也都是结婚晚。

我是最小的一个,我妈生我就42岁了,我大哥比我整整大20(岁)。您说我们家封建到什么程度,我们俩是一天生日,我哥哥是7月24日,我是7月24日夜里11点多钟,我是女孩子,我哥哥是男孩子,怕我压他的运,告诉我不能算24(日),要算25,硬把我搁到第二天去。可是您说这么封建,应该不待见这女的吧,(却)还管这女的叫爹叫爷爷的这样叫。

我最小,我爸爸最喜欢我,他就老教给我怎么做人哪,就用家族的传统教育我:疼兄爱弟孝顺老人,三从四德,给我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什么的。他还从黄旗里头找过老师呢,教我珠算,教我写字。我们那堂屋后边是山墙,像咱们现在所谓的客厅了,一进屋完全是大玻璃,挂的完全是多少幅书画,郑板桥的。每次我犯错误,我爸爸给我的惩罚,轻的就是让我站在郑板桥字画底下,重的是跪在那儿,背“难得糊涂”,背多少遍。从小我就会背这个。

我妈是1969年1月死的,我爸爸是1971年死的。他们自己单过,有困难就找我,因为就我挨着近。我大哥在城里,我二哥在城里,我二姐、四姐在城里,三姐死了。我妈说我,就我们勤注106哪,从小就爱有病,怎么老有病老不死呢?大难不死,心眼儿好,孝顺老家儿。 解放时候城门一关,我们家这儿说别双加料,又是地主,又是旗人,本来地主就够要命的了,再加上旗人,害怕,说满族人赶快改汉族,我们这一大家族都在这儿呢,就都改了,就我二哥这一支子在城里不知道,一直到现在,他这6个孩子都是满族人。

6.旗人家的规矩

赵:我们旗人不叫女的“姑姑”,都叫姑爹,姑爷就是姑奶奶,不叫奶奶,叫爷爷,是尊称,尊敬你,叫亲爸爸,姑爹、姑爸爸。比如我吧,我侄女比我小5岁,六十多了,张嘴就管我叫七爹,就是七姑。大爹、二爹,女的都是爹,就是男尊女卑呀,不能把女的看得那么低,就叫男人的称号,旗人都这样。我婶的娘家的重孙女,现在叫我还叫姑爷,叫姑爸爸,女的都得这样叫。男姑爷女姑爷,男二爹女二爹。

旗人家礼儿多,到年下吧,得准备一家子都一块儿过。我爷爷我太太死了我们就分家了,就各人做各人的吃的,就不在一块儿住了,可是到三十都得来。我爷爷死了,我爸爸长门长子,都得上他这儿来。三十晚上头12点辞岁,都得排着队,我叔叔我婶都得给我爸爸磕头,也给我妈磕头,兄弟媳妇就得给大伯子、嫂子磕头。我妈不敢挨那儿坐着去,挨旁边一条腿跪着,这叫打千儿。过了12点迎新了,又得请安,说您新禧,您过年好,其实刚几分钟。头12点辞旧,过了12点接神,这就还得磕一顿头,然后吃饺子,饺子里头包小钱,谁吃着谁今年就走运。一接了财神了就不许泼水,不许扫地,不许动刀,不许倒土,非得到了初二了,早晨祭神,这才许动刀呢,第一刀先拉了鲤鱼,活鲤鱼绑上一条红纸,祭天,在院子里磕头,鸡都是整的,给财神爷。正月初八顺星,儿媳妇都得回家。我们家可讲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