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镫形状的戒指戴鑫英口述(第7/10页)

定:这算什么民族特色?汉族家庭也是男主外,女主内呀。

戴:那也看什么家庭。不同经济收入家庭有不同的掌家,那穷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掌什么家呀,反正挣来就吃呗。挣不来北京话叫扛着。就是没的吃,饿着。据说人饿大发了,看太阳不是红的,也不是黄的,是绿的。

另外京旗里头的满族姑娘都挺能干,有的老姑娘没出嫁的,姑奶奶,协助嫂嫂和兄弟媳妇掌家,但是掌家还是外娶的外姓儿媳妇,那会儿离婚率几乎是零。

我们家正式解体是1961年,就各屋过各屋的了。那时候我也都有工作了。我们跟我大妈算一家,我三爹屋在我们那宅子的东院,马路对面有一宅子,也单过了。彻底完蛋是“文革”,您不知道,从“文革八一八”接见红卫兵以后,甭管你谁的房,祖祖辈辈留下的,自个儿的房产,住好几代了,人家全拿着小三合板,临时写一个墨笔字“公产”,一钉上,就没有私房了,就得交房钱了,自个儿的房还得向共产党交房钱。等抓起“四人帮”两年以后才落实政策,把房退回来。注253

定:您母亲跟您奶奶一块生活过吗?

戴:生活过,关系特好。从小就没看见过我大妈她们妯娌仨受过我奶奶爷爷的气,没有,很和美。就因为这种家庭气氛,所以才能到1961年才解体。要是老吵,早就——清末可能就分家了。她们妯娌之间也好,没红过脸。孝是一家人安定的主要因素。不孝敬老人这家就完了。横的讲究疼兄爱弟,讲究家族每一辈平的团结。这种家族文化要是全面推开的话,对整个国家是有利的。

定:您说您祖父是兄弟三人,然后还有五个姑姑,您知不知道您几个姑姑的情况?

戴:她们都嫁给满族人或者蒙族人了,但是都是有职业的人,所以家里亲友特别繁多。

5.我家的婚丧嫁娶诸事宜

定:你们跟雍和宫喇嘛有关系吗?

戴:有关系呀,北京的老满蒙族比较知名的家庭都和雍和宫有联系,回民有清真寺,满族没有庙宇呀。我们家历代都和宫里的大住持有联系。家里有什么事,不管是白事也好,有病人也好,都来请他们念经,到四几年还请喇嘛念经呢。另外这些家庭,庙里也指着他们给他赞助,香油了,荞面了,主要是金钱,现钞,给他赞助,这么维持。“文革”以后就断了,庙也关了。

定:你们信吗?

戴:我不信。可是家里头亲友不是满人就是蒙人,按我的理解,那就纯粹是给亲戚看,我家老人没了,去请雍和宫喇嘛,这样迎合族中一些至亲的需要。你给老爷子办白事,怎么连雍和宫喇嘛都没请?说不过去。其实满族人的宗教信仰很混乱。

从我祖父就无神论了,他不信教,他和雍和宫喇嘛的关系不是宗教上的,是文化上的,也有些蒙医方面的,我祖父这人挺好学的。和雍和宫的联系到我祖父那儿就没了,运动一个接一个怎么联系?

定:雍和宫的喇嘛那时候是从蒙古来的还是蒙八旗的?

戴:他们是三种来源,一个是蒙古草原来的,一个是青海来的藏族,还有西藏地区、西康地区这些地方来的喇嘛。咱们自己不出喇嘛。那喇嘛教在解放前跟服兵役似的,要选到北京雍和宫来当小喇嘛,来学艺来,有学唐卡的,画画的,有学蒙医的。也有的就还俗了。要是功夫深的话,有一定造诣的话就升级了,就留下来,不回草原了。北京蒙民里头没有当喇嘛的,也不选。都是在草原地区的。

定:你们家那些妇女也去么?

戴:也去。尤其是正月十五啊,正月初八啊,北京话叫打鬼,那是一个宗教节日,都要去。

满族还有这么一个规矩,就是人要死在医院了不能回家,死人不能回宅,办丧事只能找庙里,所以都跟大寺庙有关系。我们家跟金鱼胡同的贤良寺关系很近,因为我们家早就是一个有文化的大家族了,所以我们家有病人都上德国医院,就是现在的北京医院。我伯父就死在德国医院了,所以他的灵不能回宅,就得在庙宇里办丧事。

过去不存在死亡证,出城出殡,要两个证明,一个证明是殃榜,家里死了人把风水先生请来,不是请他算命来,是给写一个东西,什么时候咽的气啊,好像算命板,晚上供起来,然后他从那窗户纸撕一角,让死人的灵魂飞走,这叫殃榜。注254长期在我们家服务的叫王登云,王登云是汉人,汉人迎合满蒙的民俗。这人我都见过。他也开命馆,算命,还兼阴阳先生,他有罗盘,看风水,看宅子也好,坟地也好。满蒙家庭人死了,坟穴不能随便打,就把王登云请到我们家坟地去,他说在哪儿打坑,就在哪儿打坑。遇上红白喜事啊,给孩子起名字什么的,也请他。结婚合八字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