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镫形状的戒指戴鑫英口述(第5/10页)
定:您母亲她娘家兄弟几个?
戴:哥儿五个,姐儿仨。我外祖父的家庭解体得早。怹是家里的台柱子,一逼宫他就故去了,可是那时候儿女已经工作了。我大舅杨国栋也上过学,但是大长子比较娇,就一直在家赋闲,可是他有一笔好墨笔字,后来就在家给梅兰芳写戏本儿,那都有名的。我二舅是通过我们家的关系进的邮电局。我三舅当警察,那会儿肃亲王,清政府第一次开办警察机构,禁烟警,注249我三舅就当了清末的警察了。我四舅杨国桢上的是八旗学堂,不知道是我姥爷通过的什么关系。他后来也进邮局了,解放后在呼和浩特书法比赛还得过第二呢。我五舅,没结婚就没了。我大姨嫁给北城的王家,也是满族的一个大宅门,拨什库。注250我母亲不是跟我父亲结婚了么。我三姨呢,也嫁给一个满族家庭,我外祖父的妹妹,我母亲的亲姑姑,刘嬤,她用的是婆家的姓氏,刘尔佳氏,是侍候慈禧太后的。西太后死后又侍候隆裕,隆裕还没死呢,我这外姑祖母年岁大了,就离开皇宫了,隆裕还给了她不少钱。后来这宫廷要用人哪,她就让她的侄儿媳妇,也是刘尔佳氏,正守寡,接着侍候隆裕,一直侍候到清王朝逊位离宫。这就有点退休接班似的,这样工作熟悉,等于家传。
定:那就是说她要不是守寡,她就还在家呢,她就没法去?那您那位外姑祖母是不是也守寡?
戴:对,也是早年守寡。因为不能有家庭的羁绊啊。
我这外姑祖母生前就跟我母亲说过,她一直跟着慈禧太后到西安,注251说逃往西安的时候,并不是像电视描写的那么狼狈,首先有八旗护军跟着,另外前头有打前站的,根本饿不着渴不着。外国人并没有追出城外呀,而且还是清王朝的天下呀,哪儿能饥一顿饱一顿?一直就没受什么罪,只是心惊肉跳,这有可能,怕洋人追过来么。我母亲还听她姑姑说,平常有时候官员在西太后的便殿奏事,我外姑祖母就在跟前。清王朝没有退位的时候不敢讲,退位之后家族里谈起宫里的事,就讲了不少东西,和一些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写的东西有很大出入,不是有些出入,是有很大出入。因为他们为了美化自己家族,就有增添。所以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挺珍贵的。我现在为什么跟很多家族有联系呢?像这几个王府的后裔呀,还有溥仪乳母家呀,都跟我们有来往,就是因为宫廷之间旧有的关系。
我母亲结婚的时候,我这外姑祖母,就是怹姑姑,是送亲太太,当时就很受人注意,都说这老太太不一般哪,后来别人说了,这是侍候过西太后的。我外姑祖母在我母亲结婚的时候送了不少东西。反正这些东西也是西太后赏的,赏给我外姑祖母的。这些东西都流传到我们屋。
我外祖母姓毛,也是满族,但可能是汉军旗的,一直到我六七岁时她还在呢,老人挺和善的。详细情况就不知道了。
4.我家到1961年才解体
戴:我们家坟地有三处,东直门外也有。我祖父家里兄弟姐妹挺多的,同父异母嘛,特别是解放初期,清王朝也没了,牵扯到财产问题。走得不是那么特别近了,到我父亲他们那辈儿,说干脆算了,老爷子要没的时候咱们就单立祖坟,这样就改坟了。
定:可以随便就单立祖?
戴:可以呀,弄不到一块儿就单立祖。某一辈上一个男人死了,起一个九尺九的坑,祖坟一般都是九尺九,大坟头啊,就单立祖。
定:那你们家也有坟少爷了?
戴:有哇,是个汉人,马家,一直到现在都有联系。我们家坟地在东郊的太平庄,就是现在的有机化工厂,大郊亭。注252马家就是我们新立祖坟的坟少爷。我们的坟地8亩多一点,但是我们家从来没收过租子,等于他给我们看着坟,打多少粮食我们一粒也不要,他们就是象征性地送点枣呀,送点香椿哪,送点鲜老玉米,可是1961年度荒的时候,他们觉得北京比较紧张了,就大口袋送粮食,送玉米面来。这些老的契纸我都保存着,写着当时立祖坟时这块地四周围挨着哪家的坟地。反正我记着我们家的西北角是富察氏家的,为什么选这块地儿呢,因为用它那字儿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