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道家思想与道教(第8/13页)
干支影响于历史人事既如上述,它与人身底关系最显著的是“十二辰肖”底说法。这是秦汉间方士所倡。 [十二生肖或者不是中国旧说。赵翼《陔余丛考》(三十四)说:“此本于北俗,至汉时呼韩邪款塞,入居五原,与齐民相杂,遂流传入中国。”看来此说乃从西北胡人介绍入来底。西域及天竺、缅甸诸国都有十二生肖之说,肖兽有不同,而大意不异。印度人对于此说,可参看《十二缘生祥瑞经》,又中国原有“困敦”、“赤奋若”、“焉逢”、“端蒙”等干支名,都不像中国话,像是突厥的方言,他日学力稍足,当再从事研究。]其立说宗旨,大概是因各支底性质选立一禽以为标识。这个阴阳家叫做“求象”。求象底事实最初因于时令,说如《鹖冠子·天权》“四时求象,春用苍龙,夏用赤乌,秋用白虎,冬用玄武”。《月令》“季冬出土牛”也是以牛为“丑”底表识。《说文》以“巳”为蛇底形象。求象底事实在汉时已大行,故王充于《论衡·物势篇》辩论五行相用相害之气底荒谬兼反驳十二辰肖和星辰与人生感应之理。但那时这种信仰已很普遍,甚至有人说人底身体各官也和星辰有关,《内经素问》专阐明这个道理《汉书·翼奉传》说奉治历律阴阳之学,曾上封事与元帝,论历律与性情底关系,有“观性以历,观情以律”底话。性有五而情有六。五性即五行干支在身体里底性,其说为:“肝性静,静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礼,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坚,坚行义,乙庚主之。肾性智,智行敬,丁壬主之。”六请即廉贞、宽大、公正、奸邪、阴贼、贪狼是。
五行干支底运气不但影响于人身,即如地底形状也与它有关。讲求这种知识便是“风水”,或堪舆学、形学。“堪舆”二字,人多解为“天地”,孟康说是造图宅书底神名。《汉书?艺文志》载有《堪舆金匮》十四卷,列入五行家底典籍里头,足见风水之学也是从五行家倡出来底。所谓“堪舆”,是说人生于土,归于土,故卜居、卜葬,当合乎五行底运气。堪舆家以为地是方的。这方是翕于天中一个六面体的方形,故四维能上应列宿之位。列宿底布列,古今有异:现在以星、张、翼、轸、角、亢、氐为东方七宿;房、心、尾、箕、斗、牛、女为北方七宿;虚、危、室、壁、奎、娄、胃为西方七宿;昴、毕、觜、参、井、鬼、柳为南方七宿。因为天运底差移,所以吉凶底遭际也就古今不同了。这样的差移也影响到“龙脉”上头,故地理底灾祥,今与古亦不同。甚至一年一日底运气也可以影响到地理上头。一岁之运为春生、夏荣、秋枯、冬死;一日之运为晨温、昼暖、暮凉、夜冷;故堪舆之兴替当因枢斗旋转而异,地理不能离开天象。
堪舆与形法也有关系。《汉书·艺文志》载:“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犹律有长短,而各征其声,非有鬼神,数自然也。然形与气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无其气,有其气而无其形,此精微之独异也。”所述相宫宅地形就是现在堪舆家所做底事。他们以山底形状附会五行,如以直形为木(∧),尖形为火(∧[此处见163页]),横形为土(⌒),圆形为金(∩),曲形为水( [见163])是。他们说人所居处底宫室也与五行有关,以为各宅都有其阴阳八卦,干支底方位。乾将三男(震、坎、艮)属于阳位,坤将三女(巽、离、兑)属于阴位。以东面为辰南,西面为戍北之位,从此斜分为阴阳之界;因宅底坐位而有阳宅阴宅之别。凡有所建筑,当以该宅底阴阳与本年星宫底运转对勘,如有冲犯就避免或用法祈禳。相地时当视察金、木、水、火、土五星和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曜与卦气相值时吉凶底现象为趋吉避凶之计。王充于《论衡?四讳篇》辩“西益宅不祥”之误,于《诘术篇》驳图宅术之非,足见相宅之法,在汉时已很盛行了。至于卜葬乃始于古时相土之法,本不求与天运相孚,但自汉魏盛倡风水, [汉魏六朝人信堪舆家言者,见《后汉书·郭镇传》、《袁安传》,《魏志·管辂传》,《晋书·徐邈传》等。]这种信仰于是大行。有名青乌先生者,作《葬经》,相传他是汉朝人,精于地理阴阳之术。在他之前,还有秦朝底樗里子、朱仙桃。樗里子有传,载入《史记》;朱生平不详,《地理正宗》载他作《搜山记》。晋郭璞也著一部《葬经》,阐风水之理,说:“所谓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一聚,凝结而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阴阳之生气运于地中而生万物,子孙底身体与祖宗底遗骸是一气所贯,所以祸福也能互相影响。这就是风水信仰底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