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别(第7/16页)

《庄子》原本在荀子时代虽已存在,但是还没被尊重到与老子平等。当时只说“老关”而不说“老庄”。看《庄子》屡记与惠子对话,想是战国末道家攻击辩者底作品,因而庄子底名渐为世人所尊重。到淮南子时代,老庄底名字便连在一起。《淮南子·要略篇》举《道应》底大意说:“《道应》者,揽掇遂事之踪,追观往古之迹,察祸福利害之反,考验乎老庄之术,而以合得失之势者也。”《淮南》虽称“老庄”,却多引《庄子》底文句。汉代道家推尊庄子,因他稍后于孟子,便将老子推上与孔子同时,而以老庄与孔孟对称。汉代儒学是继承荀子底礼乐说,但孟子底仁义说亦有相当的势力,故在事实上是荀孟并尊,如《韩诗外传》、《中庸》,都是荀孟思想底混合作品。仁义说更受道家底反对,《庄子》底编成最初也与排斥仁义有关,后来才反抗辩者之辩。由一本原书加以润色,其时期,自战国末到汉初,执笔者定不止一人。《庄子》底内容不一致底原故就在加入和伪造底部分很多。若以这书为传庄子学说底人们汇集,而冠以“《庄子》”底名,那就差不远了。《汉书·艺文志》所列道家典籍许多是内容不一致而托于一个人底名字底下底,如《管子》便是最显的例。甚至假托古人底名以为书名底,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等底也有。所以现在《庄子》底名是否与庄周所著书底实相符当是一个疑问。

《庄子》三十三篇,分《内》、《外》、《杂》三部,大体说来,《内篇》较近于《庄子》底原本,其它二部为庄周后学所加,但不能说这两部中没有原本底文句。依《天下篇》对于庄周底评论,庄子一面唱杨朱全性保真说,一面发扬田骈底贵齐说,且用这说来改进杨朱底学说。《齐物论》与《大宗师》是属于贵齐说底论文;《逍遥游》与《养生主》是属于全性说底。其余《人间世》、《德充符》、《应帝王》三篇多含全性底论调。至于《外篇》与《杂篇》底年代,依武内先生底断定,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庄周直传底门人所传底,为《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寓言》、《列御寇》。(二)成于稍晚的后学底为《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三)成于齐王建(西纪前二六四至前二二一年)时代底为《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四)成于秦汉之际底为《天地》、《天道》、《天运》、《秋水》、《刻意》、《缮性》、《天下》。(五)秦汉之际所成别派底诸篇为《让王》、《盗跖》、《说剑》、《渔父》。依这个分法,《庄子》底思想顺序便有些眉目了。

寅 庄子底思想

假若没有庄子,道家思想也不能成其伟大,但在《庄子》里,思想既然那么复杂,要确知在周底思想实不容易。《荀子?解蔽篇》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以庄子为因循天道而忽略人道。更详细的庄子学说评论存于《庄子》最后一篇《天下》里头。这篇把周末诸子评论过后,才介绍庄子底学说,看来,当然是传庄子学说底人所造。本学派底学者自评其祖师底话当然更为确切,现当引出。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 [造字。见书62页。]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 [造字。见书62页。]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纬,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 [造字。见书62]诡可观。彼者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

从《天下》这一段可以看出庄子底学说底渊源。他承受了老子对于宇宙本体底见解,以宇宙本体为寂寞无形,而现象界则变化无常。生死与物我底分别本是人间的知识,从本体看来,只是一事物底两面,故天地万物乃属一体。这是承传田骈底齐物说,以万物等齐,生死如一为立论底根据。至于他底处世方法,是“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他以天下为沈浊,不能用庄正的语言来指示,所以要用 [造字。]言、重言和寓言。在《寓言》里三种言,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造字。]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己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不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世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 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世俗的是非,在有道者看来,完全不足计较,因为万物本无是非曲直,只是形状不同,互相禅代,像环一样,不能得其终站。有道者所交游底是造物者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他所过底是逍遥生活。庄周底人生观是逍遥主义,而这个是从他所根据底齐物论而来。现在先略述他底齐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