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重回现场(第20/26页)
轿子抬至驿馆时,李鸿章因流血过多已昏厥过去。众人急忙将他抬进卧室,两名随行医官当即赶来,为李鸿章止血裹伤。不多时,日本医生也闻讯赶到,与中国医官共商抢救之策。
众随员有的茫然无措地肃立于李鸿章卧榻前,有的向医生探问李鸿章有无性命之忧,有的为抢救李鸿章里外张罗,忙个不停。一时间,驿馆内的气氛十分紧张。
良久,李鸿章渐渐苏醒过来,他嘱咐随员将换下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浣洗。面对袍服上的斑斑血迹,他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当晚,他向国内报告了自己被刺杀的经过,并表示谈判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刺杀李鸿章的凶手名叫小山丰太郎,又名小山六之助,1869年生,是日本浪人社团神刀馆的会员,刺杀当日就被日本警察捉住。
小山的刺杀行为,反映的是当时日本国内狂热的国民情绪。据小山丰太郎供述,他认为李鸿章是日清两国战争的罪魁祸首,只有杀掉李,日本才能获胜。3月,他听说李鸿章要来日本马关,便购买了短枪一支和多发子弹,12日午后从东京动身,经陆路于24日抵达马关。4时30分左右,他见李鸿章乘轿从此处经过,便冲出人群举枪向李射击。他原准备射击李的胸部,以便一枪毙命。但由于紧张,加上是隔着轿子的玻璃射击,因此误中左下眼窝。
实际上,小山丰太郎的行为,并非如他所说是自发的,而是一场有策划有预谋的刺杀行动。
甲午战争中,日军在海陆两路战场上的胜利,刺激了日本军界和政界一些狂人和野心家。以日本大本营首席参谋官、“征清都督府”总参谋长川上操六,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等为代表的人,都希望战争继续,反对本国政府与中国议和。
中日议和谈判开始后,川上操六秘密会见了日本秘密社团玄洋社头目之一平冈浩太郎,向他表明了反对停战的态度,希望借助黑社会的力量破坏谈判,使议和失败。平冈浩太郎认为要使两国谈判破产,必须干掉李鸿章。这个主意马上得到了川上操六的高度认同。平冈于是便派人物色了小山丰太郎,让他充当杀手,伺机刺杀李鸿章。
停战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向伊藤博文提出:“此时,由我无条件允许他(李鸿章)所一再恳求之休战,较为得计。”
李鸿章面露喜悦神情:“本人负伤未愈,不能躬赴会所商议,然就病榻谈判,随时皆可。”
李鸿章被刺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在国际上引发强烈谴责。3月25日,德国、美国、英国公使先后前往日本外务省表明各自立场。德国公使认为:“关于李鸿章之事件,无疑已在欧洲惹起对日本的恶感。”英国公使称:“此次事件甚为可叹,给欧洲恶感甚大。”美国公使也认为:“欧美对此抱有甚大恶感。”26日晨,日本驻德国青木公使给陆奥宗光发电报称:“整个欧洲对这一野蛮暴行感到愤慨,并以轻蔑的眼光看待我们表面的文明。”
鉴于李鸿章被刺在国际上引起了各国对中国的普遍同情,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当夜往见伊藤博文,提出:“此时,由我无条件允许他所一再恳求之休战,较为得计。”伊藤对此完全赞同。他立即致电在广岛的内阁成员,征询意见。
在广岛的多数阁员联名电说:“目下实行休战,对我国不利,请再加考虑。”26日,伊藤博文来到广岛,召开有内阁重要成员及军政界元老参加的重臣会议。会上,伊藤强调指出了如果不停战将会造成的危害性。经过讨论,就停战取得一致意见,并报明治天皇裁决。27日夜,他将停战决定及主要条件电告在马关的陆奥宗光。
3月28日,陆奥宗光受伊藤博文全权委托,来到中国使团驻地,向还在养伤中的李鸿章陈述日本政府应允无条件停战之意。李鸿章的半边脸还缠着绷带,仅露一眼在外。他听此消息后露出喜悦的神情:“本人负伤未愈,不能躬赴会所商议,然就病榻谈判,随时皆可。”当日下午,他派李经方前赴会议厅进行协商。李鸿章本人躺在床上,与日本外务书记官井上围绕具体停战条款,进行商讨。双方经过多次修正,最后折中达成协议。3月30日,中日双方缔结了停战协定:1.中日两国所有在奉天、直隶、山东地方水陆军,均遵照停战条款;2.中日两国军队各自驻守现在屯扎地方,停战期间不得互为前进;3.所有两国前敌军队,无论攻守,各部增加前进,并不添派援兵;4.停战期限到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