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编 近代文明在考验中(第44/55页)
对种族关系的影响?有史以来,技术就决定着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方式,进而深刻地影响了种族关系。例如,我们最古老的祖先将自己的技术带到了非洲热带地区,如生火制衣、建房等,接着就以非洲为基地把这些技术扩展到欧洲,最终到达美洲和澳洲。无独有偶,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农业和工业的进步,使欧洲的人口剧增,从1650年的1亿上升到1914年的4.63亿,也导致了18世纪和19世纪时大批欧洲人移居到西伯利亚和美洲这样人烟稀少的地方。如今,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来的,是又一波移民潮。只不过这拨移民潮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跟以前是反向进行的。随着食物产量增加和健康科技的进步,如大众免疫、DDT、口腔再水化疗法等,欠发达国家的死亡率急剧下降。而欠发达国家出生率则能保持很高的水平,发达国家1950年至1970年间年均人口增长率是1.1 % ,欠发达的第三世界人口增长率是发达世界的两倍,达到了2.2 %。事已至此,第三世界的人口就主要是年轻人,这种新的模式就很难改变了。这一情况对未来意义非常。
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第三世界人口迅速增长,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已陷入停顿,以至于他们发现很难养活自己。因此,一旦有机会,这些迫于生计的人就会离开贫困的祖国,去发达世界寻找机会,他们会接受任何性质的工作。在二战后的全盛时期,很多工作都是开放的,因此会有大约1 500万到2 000万工人移居到西北欧——德国、英国、法国和北欧国家。其中大部分来自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其他的则来自其他洲,主要集中在北非、巴基斯坦、印度和西印度群岛。
一开始,欧洲人还是很欢迎这些移民的,以为这些人只会在这里待几年,有了积蓄就会衣锦还乡,所以亲切地称他们为“来宾工人”,但是欧洲人并没有如愿。岁月流逝,这些“来宾工人”在这里扎了根,自然也就不愿再继续漂泊。而他们的孩子也自认为自己是德国人、法国人或瑞典人,而不承认自己是土耳其人、巴基斯坦人或西印度群岛人。随着战后经济全盛时期的结束,失业成为欧洲人面临的严重问题,那些所谓的“来宾工人”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香饽饽了。相反,他们被人仇视,甚至会受到其他失业人员的攻击。这些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试图向那些移民提供津贴让他们回家,以此来解决严重失业的困境,但极少有人愿意接受这一政策。
渐渐地,欧洲人被迫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外来少数民族问题,他们将要接受一个新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大陆。如今,这些始终保持洁身自好的欧洲人,遇到了许多并不愉快的情况。例如,他们会看到自己的城市出现新建的清真寺的尖塔,听到每天都从这里传出的大声祈祷,他们要接受电视和广播频道用外语全天候地播出,还要应付穆斯林孩子在公立学校对教唱“向上的基督士兵”的抗议。
这些类似的不和谐情景,在美国也常有发生:美国1995年的人口调查研究表示,占美国人口8.7%的2 260万人都不是在美国出生的。加利福尼亚25%的人口是在外地出生的,纽约则有16%的人出生在外地。事实上,相关专家对此做出了总结,目前美国出现了多种族混合,如果照这种速度持续下去,几代之后大部分美国人的肤色会从白色变为棕色,美国混合种族的孩子也会从1970年的50万增至1990年的200万。
这种程度的种族改变,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地方也产生了同样的影响。1994年,美国的路易斯·哈里斯曾做过一份人口调查,结果显示有色人种认为他们的机会比白人少,但是尽管有色人种反对白人时态度一致,他们内部也会产生憎恨和歧视。最后的结论令人不寒而栗:“如果拥有了多样化和更多的少数民族团体,我们就必须克服更多的偏见和歧视。”
如此想来,还真有些让人不寒而栗,因为全世界大规模的移民已经造就了许多少数民族团体,也随即产生了偏见和冲突。但我们纵观老虎·伍兹的一生会发现,这样的移民结果也不一定会引起全球恐惧:作为一个高尔夫大师赛的冠军,他其实是一个混血儿,融合了泰国、美国黑人、高加索美国人和印度美国人多种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