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编 近代文明在考验中(第2/55页)

1907年,在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会议,但是国际无政府状态依旧盛行。1911年至1912年的意大利与土耳其的战争,和1912年与1913年巴尔干各国同土耳其的两场战争,都说明了海牙会议并未取得多少成果。

2、领土争端。引起战争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国家间的领土争端。1814年—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罔顾民族情感划定了一定会引发纠纷的疆界,结果导致德国、意大利与比利时不得不采取武力来赢得自由。这些国家获得解放以后,仍然存在有争执的地域威胁着和平。比如,意大利还想获得被奥地利占领的一些地方。法国希望重新征服阿尔萨斯—洛林。在巴尔干半岛以及东欧的其他地方,还存在某些“痛处”。

假如每个国家都认可民族自主权,准许所有有争执的行省的人民采取公民投票的方式,那么领土争端或许不会威胁和平。公民投票可以使有争执地方的人民来决定他们想属于哪个国家。在19世纪中叶发生过几次公民投票的事例,但在1871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3、新重商主义。引发战争的另一个原因是19世纪旧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复活,尤其是主张国家政府应该保护与促使它的公民在国内外经商的旧思想。这是引起关税保护与帝国主义的原因。即使说近代的全部战争都是由于那些有影响力的自私商人想牟取暴利而引起的,也不算言过其实。有的战争,比如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就是由于商业利益而爆发的。

这种新的重商主义被称作“新重商主义”。

4、民族荣誉。“民族荣誉”这个近代观念也阻碍着维护和平。19世纪盛行一种“民族荣誉”理论,所有民族国家都必须具有绝对的主权,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外部掌控。报纸宣扬所有爱国人士的责任是为国家的“民族荣誉”而战,无论国家的立场对错与否。“对也罢不对也罢,都是我的国家”,这就是极端爱国人士的格言。

5、战争的“科学”辩护。近代国家的好战精神也被一种教导所强化,认为战争是一件好事,意味着强大与进步的国家打败了弱小落后的国家。这种信念源于错误地理解了有关植物与动物进化的科学理论——达尔文学说。尽管将进化论用于战争是错误的,但军国主义主张蓄养大批军队准备战斗,是发动战争的一个有力原因。普鲁士扩编军队,而且在1866年同奥地利作战,又于1870年同法国作战。普鲁士在战争上的成功使得奥地利、法国、日本、俄国以及意大利都采用了这种广泛军事训练的体制。所有国家都认为自己的军队是用来自卫的,邻国的军队是用来入侵的。这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对邻国存有怀疑与恐惧。

6、海军主义。“海军主义”是军国主义的双生兄弟。当一个强国扩编海军的时候,其他列强便开始惊慌起来,也开始扩编自己的海军。在1898年—1914年,德国开始建立一支庞大的舰队,英国便将德国当作是可能的敌人,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一种威胁。但是,英国的海军相当于任意两个国家海军力量的总和。

7、秘密外交。战争的最后一个原因是秘密外交。不同国家的公使们与大使们时常秘密签订协议,拒绝公开秘密协议与结盟条款。普通民众从来都不知道何时会被召集去扛起枪支。

战争的机会倍增是因为除了时常为了自己的纷争作战,还常由于盟国的纷争而被卷入战争中。

二、秘密外交与危机

为了了解秘密外交是如何造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就必须回溯到1870年至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

俾斯麦的外交?俾斯麦于1871年自法国手中夺取阿尔萨斯—洛林,让法国变成了德国的死敌。但是,只要俾斯麦还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法国敢寻找报复机会的危险还是非常小的。因为德国的陆军是全世界最强大的。

三国同盟?另外,德国还有强大的同盟,而法国起初却是孤立无援的。俾斯麦于1882年和奥匈帝国、意大利成立了防御同盟。著名的三国同盟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也被俾斯麦劝服了,与德国签订了一个秘密的防御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