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编 白种人的负担(第7/9页)
德国的阻碍?第二个阻碍是德属东非。德意志帝国的创立者们想要将这块属地扩张至包括乌干达和利奥波德国王的刚果王国与印度洋之间的全部地方。
罗得斯看到这将要在罗得西亚与埃及之间放置一道栅栏,因此他催促英国政府立刻采取行动。这次他的努力只成功了一半。遵照1890年签署的协议,德国主动放弃了乌干达,可是英国准许德属东非向内陆扩张至刚果邦。这样德国的所有权就切断了开普至开罗的道路。之后,英国尽力冲破德属刚果邦的阻碍,想要从利奥波德国王手里获得刚果一条狭窄地带的时候,德国采取了强烈的抗议方式来阻止交易达成。德国反对开普至开罗的计划,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消除。
法国的阻碍?第三个阻碍,是法国希望成立一个法国的北非大帝国。法国人不仅从北部的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还从西海岸的各个据点向内陆延伸,不久便掌控了撒哈拉,还掌控了苏丹。苏丹是撒哈拉南部肥沃富饶的地区。假如他们能够得到阿比西尼亚与尼罗河上游,他们的帝国便会从西面佛得角扩展至东面的亚丁湾,从西部海岸至东部海岸。
可是,法国自东至西的帝国与英国的自北至南的帝国,不可能同时存在,一定要有一个让路。
在苏丹问题上的争执?形势的关键在于苏丹的东部,包括尼罗河南部地带。这个地区叫埃属苏丹,由于它之前曾经归埃及所有。两个帝国的计划在这里发生了冲突。可是于1880年因为土著人的起义,埃及丧失了这个地区。英国作为统治埃及的强国,将埃属苏丹当成是它的势力范围。另外,法国建议埃属苏丹应该属于第一个占据它的强国。
法绍达事件?所以,法国派出几支远征队前去占据埃属苏丹,其中一支于1898年成功到达了埃属苏丹境内尼罗河上的法绍达镇,自豪地升起了法国国旗。一名英国将军立即率领更多的军队赶往法绍达,在附近的一个堡垒上升起了英国与埃及的国旗,还命令法国人撤退。
一时之间,法国与英国似乎肯定会在此开战。可是,经过愤怒的争论以后,法国将它的远征队撤走了,又将埃属苏丹让给了英国,而且放弃了它横穿非洲的帝国梦想。
布尔人的阻碍?与此同时,英国人发现了另一个阻碍。在南非的开普殖民地与罗得西亚之间,荷兰殖民者布尔人曾经创建了两个小共和国。布尔人的意思就是“农民”。布尔人起初居住在开普殖民地,可是为了躲避英国的统治便迁走了。
很多年来,两个布尔共和国德兰士瓦与奥兰治自由邦被准许维持独立,其实事实上就是独立的。但在德兰士瓦发现了世界上最丰富的金矿之后,情况就不同了。掠夺财富的英国人如潮水般涌入德兰士瓦,直至超过了荷兰农民的人数。英国政府派军压境,主张给新来的人在布尔政府中以投票权。可是,布尔人觉得这将意味着他们会失去独立。因为英国矿工占了多半,能通过投票夺得布尔人的权力。
1899年—1902年的布尔战争?布尔人不愿屈服,手拿武器。像罗马人一样,布尔人既是农民,也是战士。两年多的时间内,这两个小共和国坚持同英帝国抗争。可是这种力量悬殊的争斗只会有一个结果。布尔人纯粹是被对方的人数压垮了,最终依照英国的条件接受了和约,两个被征服的共和国被并吞,成为殖民地。可是英国很快便给予他们设立代表会议的权利,也就是基本上有自治权了。
没过几年,战败的布尔领导者们采取巧妙的政治行动,得到了所有南非政府的统治权。布尔人在军事上的失败竟然造就了在政治上的成功。最后,这些最具影响力的布尔人心甘情愿臣服于英帝国。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英国最终于1919年实现了开普至开罗的计划。
三、英法协定
英国与法国长久以来一直是对手,甚至常常是敌人。确实,1898年的法绍达事件上,他们差点打起来。但是,法国政府的客气让步,为两国的友好铺平了道路,所以于1904年双方达成了英法协定。
1904年协定?按照1904年协定,英国与法国公开宣称他们将不会再在非洲相互反对了。法国事前秘密地答应了英国继续对埃及的控制,甚至还答应英国如果想掌控埃及的话,应该尽快行动。作为报答,英国也秘密地答应让法国统治摩洛哥。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角,直布罗陀正对面,是一个独立的、半野蛮的穆斯林国家。这两个强国还都同意在实行这些计划的时候,相互给予在外交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