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冲锋号的吹响(第17/18页)

战争迫在眉睫,这是不容置疑的。双方已不能在一个议会厅内共同议事了,每天都有议员离开伦敦。有人因为厌倦或惊慌,回到自己的庄园;有人去别处寻求新的武力,以对抗他们的敌人。多数人来到国王那里,他的全体枢密顾问官和阁臣已经和他在一起了。此时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件,使双方关系走向更加无可挽回的地步。4月23日,国王率领三百名骑兵向赫尔前进,并传信给守将约翰·霍瑟姆爵士把地方交出。霍瑟姆为人懦弱,优柔寡断。他并不十分反对国王,可是由于没有上面的训令,他便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哀求国王暂等,以便他告知议会。查理没有理会,继续前进,上午十一点就兵临城下。前一天晚上,他的儿子詹姆士(即约克公爵)、他的侄儿以及纽波特勋爵,都已混进城。市长和市民们想为国王开城门,霍瑟姆却命令他们各自回家,随即带领几个军官登上城楼。国王亲口令他开城,霍瑟姆双膝跪下,却始终不肯打开城门,无论怎样威吓或引诱他们,都是枉然。对话许久之后,国王暂时退到离城很近的地方。过了一个小时,国王打发人去要求霍瑟姆容他只带二十骑入城,霍瑟姆仍不允许。国王回到城脚下,命人宣布霍瑟姆和他手下的人是反叛,同日写信给议会,要求对这样罪大恶极的行为加以惩办。

议会完全赞同守城将领的行动,回复国王说,国内的城堡与军械库都不是国王的私产。当初把这些地方交给他管理,是为了王国的安全,因此议会也可以负起管理之责。这两句答复很坦白又符合法律,却无异于对国王宣战。于是就有三十二个贵族、六十多个下议院议员(包括海德)离开伦敦,前往约克。埃塞克斯伯爵、霍兰伯爵以及宫廷里的头等人物,都奉了国王命令前往陪侍,他想借此削弱议会的势力。但是他们得到议会允许,拒绝服从国王的命令,国王就免了他们的职。掌玺大臣利特尔顿犹豫许久,才把大玺送给国王,然后于次日离开了。伦敦人民哗然大惊,他们一向认为大玺所在就是合法政府所在。贵族们很惊慌,准备让步,但下议院议员们的毅力阻止了这一切的犹豫不决。于是召集缺席的议员回到议会,有九个贵族正式宣布拒绝回来,立刻受到弹劾。6月4日,议会命令各郡立即组织民团,有好几处地方自发召集并操练起来。议会下令把赫尔地方的军械等运来伦敦,虽然遇到很多阻挠,但终究完成了。国王曾命令威斯敏斯特的各法院在约克审案,以便把全部合法政府集中在他的左右,但是议会抗命,各法院服从了议会。最后,下议院议员们派了一个委员会前往约克,他们全是本郡有钱有势的乡绅,奉命居住在与国王毗邻的地方,将他们观察到的情形统统报告给议会。

委员们态度坚决,他们到达后,常常受到侮辱和威吓,往往不能自由出门,却仍设法探取这里的一切动静送往伦敦。整个约克与伦敦相同,全是一片骚动。国王开始组织卫队,他召集附近地方的绅士们,想依靠他们的热心。5月15日,许多人到会,讨论时一片喧闹,内部也矛盾重重。因为对征集国王卫兵一案,有五十多个绅士签字反对,为首的是托马斯·费尔法克斯爵士,那时他还年轻,并不知名,但日后却证明他是一个勇敢真诚的爱国之士。查理看到这种情形,有点畏惧,只好另外召开一个会议,请所有小地主们参加,但不许议会委员们到场。共有四万多人赴会,其中包括小地主、农民、市民,有步行的,有骑马的,大都成群结队。保王党不久就察觉,他们正在传阅一篇请愿书,其中要求国王彻底打消战争的意图。查理知道后很不高兴,他手足无措,但又不知该对群众说些什么。他读了一通模棱两可的宣言就匆匆离开,以避免答复。

这一郡原是最忠于国王的,如今居然有人胆大包天,敢在国王面前递请愿书,保王党开始害怕起来。他们从伦敦来到这里,虽向国王表示了忠心,但已不愿再继续冒险,所以一到约克,就流露出冷淡和怯懦。保王党尽管人数众多,却不曾办成一件事。约克既没金钱,又没有军器火药,连军粮也没有,国王连自己的膳食和日常家用也有了供给困难。王后在荷兰变卖了一些王宫珍宝,但是由于受议会阻挠,过了很久才将钱送到国王手中。5月27日,他委派各郡重要的保王党,以他的名义征兵。为了缓和影响,他又立即郑重宣告,他并没有战争的念头。在约克的贵族们也发表一篇正式宣言,申明根本不存在关于战争的筹备或意图。自从议会的逃亡议员来到约克以来,查理被许多互相矛盾的见解所困扰。律师、地方官和较理性的人士,都认为应该严守法律,这样就能说议会在破坏法律,从而使议会信誉扫地;保王党却力争,耽延会误大事,应该先发制人。查理无法取舍两派意见,只能尝试轮流听从两派的话,使双方都满意。